女儿10岁那年的暑假,有朋友从南京来,我们在十全街请他们吃饭。
席间,朋友的两个男孩子,向爸妈要求:吃完饭我们要出去逛一逛前街。大男孩已经18岁,高高大大的,他的爸妈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两个男孩子走后,女儿也要求道:我要先回家。也许是刚刚两个男孩子走的惯性,让我也毫不犹豫地说:你先走吧。问她带没带公交卡,她说:带了。我告诉她:门口有4路车可以坐回家,到了家打个电话给我。女儿答应后,就走了。
等我8点半到家,发现家里一片漆黑,女儿没有回来!我的心一下就紧了。已经这么晚了,她怎么还没回家?我一下慌张起来,脑子里冒出很多可怕的念头:是她坐公交车坐到反方向了吗?是她被别人骗走了吗?是她坐错了车吗?还是被谁欺负了?我到哪里去找她呢?所有恐惧让我无法安心,我马上给先生打电话,先生倒很安定,说:没事的,她会回来的。
我听他轻描淡写地这样说,非常气愤。放下电话我开始想办法,我马上给公交车站的两个站点打电话,问有没有看到一个穿着白T恤衫的小女孩儿。我想,假如孩子晕车或者坐错车、坐过了站,她也许会被送到公交转换站,但两边都没有。我的心更慌了,更多可怕的念头开始占据我的头脑。我很后悔:为什么没有给她多装点钱?为什么没教过她如何面对这种危机情况?为什么没有提前告诉她要相信谁,不能相信谁?怎样向警察求救,怎样向穿制服的人求救?
我等在公交站台上,追悔莫及。我万分焦虑地搜寻着路上的人们,直到9点,路上还是没有看到女儿的人影,而我的手机也没电了,再打不出去求救电话。无奈之下,我只好回家换电池。当我走到楼下,看到家里的灯亮了起来,我拼命地冲上楼去。我打开门,看到女儿正坐在电脑前。我大喝一声:你怎么才回来?你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我都急死了!你怎么会这样子?
女儿转过头来看我的表情,她的表情从开始的欣喜慢慢变成疑惑,直到黯淡下来。待我喊完这段话后,女儿怯生生地说:我是自己走回来的。我还以为你们会表扬我呢?结果你一进门就批评我。这时我才冷静了下来,连忙说:对不起,刚刚我是太着急了,我快急疯了。告诉我为什么要走回来?怎么回事?
女儿这才慢慢地告诉我,她从酒店出来,发现根本没有我说的4路车,唯一有的是28路,而且还不能用公交卡,她口袋里就只有一块钱,坐上28路只两站路就到了苏州大学西校门。那时她已经没钱了,于是就向门口的保安问路。她说因为前段时间我陪她在苏大校园里骑车兜过风,所以她想试着横穿苏大校园,从西门进去,从东门出来,这样就到了东环路,穿过东环路,离家就很近了。她一个人通过那座吊桥,穿过了苏大整个校区。在这个过程中,她问过3次路,每次都是跟穿制服的保安、警察之类的人问路的。她一路很幸福地体会着自己找路回家的快乐,一边暗暗地设计着如何向我们炫耀,如何讲她这个历险的经历。然而,她的这番计划被我进门的一顿呵斥打乱了,所以她讲起来已经没有那股兴奋劲儿了,不过却让我一下子发现女儿长大了。
她采用的这些方法都不是我教她的。她的这些举动也都出乎了我的意料!原来我能教给孩子的是很有限的东西,而她自己的准备和智慧已经超越了我可以给她的指导和要求,甚至我都落后于她的成长。这个事件让我有很深刻的反思:我那么多恐惧念头的背后是什么?是我自己的自大,以为孩子只懂得我教给她的那些东西,是我自己对孩子的不信任,是我自己内在很深的不安全感。
我全然没有注意到,我精力有限,根本没有办法为孩子提供很多帮助和参考。我已经落后于孩子的成长了,这是我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个事件让我看到,孩子可以用她自备的能力照顾自己。一个多小时,十几里的路程,而且走的还是一条她从没走过的路,但女儿却走得那么轻松。在这个夏夜的晚上,横穿整个街区回到家里,这其中有多少勇气、胆量、能力、体力和智慧!我都没有给过她指导,可她都表现出来了。我还有什么不放心?
反思之后,我看到这个事件对我最大的意义是:女儿是有能力的,女儿是可以照顾自己的,我应该信任她,我没有资格不相信她!她已经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给我看,只有信任她,才是对她最好的尊重。同时这个事件也提醒我:很多话不要等到明天才说,现在能够想到的,能给孩子帮助的那些话,现在就去说,现在能给孩子帮助的那些事现在就去做,否则我们一生都会活在后悔、遗憾和内疚里。孩子平安归来,是我们的幸运,假如孩子没有回来,我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会怎样活着。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习放手,开始把女儿完全放在她可以照顾自己的位置上,允许她自己出去散步,允许她自己骑车兜风,允许她自己到文化市场买书,允许她自己去十全街上逛逛或者自己出去吃喜欢的东西。每一次她都会有许多收获、发现跟我分享,从中她也获得了很多欣喜,获得很多自由探索的乐趣。女儿这一次次的独立行动也是她展翅前的一次次试飞。
这是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经历,它让我看到,女儿就像是我手中的风筝,当她鼓足了力量往上飞时,我就要将手中的那条线慢慢放松。自此之后,她有了自己尝试飞行的成长机会。
只陪伴,不设限父母的反省
每一个父母都只能做自己当时能做的最好。所以为父母者只能在每个当下尽自己所能,同时要带一份觉察和反省,不断学习亲子教育有关理念和技巧,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提升做父母的能力。父母要明白:孩子的成长依赖于父母的教育。假如孩子出现不如意之处,那是在提醒父母还有要学习和成长的部分。
天下没有生来就会做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父母,这需要父母对自己接受,接受自己是最爱孩子,但并不完美的父母。我深深地完全地爱和接纳我自己,虽然我并不完美。同时,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不完美,同时我的明天会更好。
这是父母在自己身份上的自我接受和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父母的力量和安全。只有接受自已,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给予孩子最根本的支持和力量!我们不建议父母对孩子有内疚感,更不建议父母感觉亏欠孩子,这样会让孩子缺少力量和自信。
但是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具体与孩子互动中,对于某些不当的语言或行为,是可以对孩子说抱歉的,但是以最有资格做父母的身份在行为层面上的道歉,不是自我否定。这样也可示范给孩子在犯错误时,能与孩子共同讨论失误之处和改进方向,不把注意力只放在对错是非的评判上,更主要是我在其中学习到什么?、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又应该如何做?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