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眼里,节日都是兴高采烈的。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和清明节一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你也许会带宝宝到逝去的亲人墓前,做一番追思与祭奠。这时,你该如何向孩子解释,天人相隔是怎么回事?
明察暗访
孩子眼中的重阳节
重阳节很好玩,可以跟爸爸妈妈回乡下扫墓,还能摘到很多野果。
在7岁小姑娘小鱼眼里,重阳节就跟六一儿童节一样。
你会跟宝宝解释死亡吗?
在妈网的3个亲子群里的558位爸爸妈妈和长辈QQ群里的200位爷爷奶奶中,有2/3的大人表示不会如实地向孩子解释扫墓是怎么回事,担心会吓到孩子。
死是个多么可怕的字眼啊,怎么敢跟孩子说这事!连提都不会在他面前提60多岁的张奶奶跟小编说。
不一样的做法,说死亡可以很坦然!有一次,5岁的桐桐在看故事绘本,看到一只小鸟死了,于是问我死是怎么回事?我很直接地告诉了女儿,人死后不能复生,而且死后要火葬,最后只剩一把骨灰。
桐桐妈说,女儿并没有害怕,对于死亡,小孩本身是无所畏惧的,恐惧的是大人,因为有所牵挂才会害怕死亡。只要解释与引导的方式正确,如实告诉孩子真相,并不会吓到他们。反而能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明白其实生老病死仅仅是自然规律而已。
环球博览
专家课堂
过分渲染和避重就轻都不可取
心理学家认为死亡教育对儿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死亡,孩子很有可能如上所说,会产生过分恐惧或以为死亡是件幸福的事,从而出现模仿等行为。
在进行死亡教育时,过分渲染或避重就轻的方式都不可取,需要按部就班,形式多样化。
0~4岁比喻解释,轻描淡写
这个阶段,妈妈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修复了,就是死亡了。家里有老人去世时或者小宠物去世时,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死亡有个粗浅的认识。
4~7岁死亡教育、安全教育一起学
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家长们的教育下,能辨别一些最基本的是非。这时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7~13岁科学说死亡,学会珍惜生命
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这时,家长就不能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
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这时,他们也应该学会如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了。
环球博览
美国阅读+体验,死亡不可怕
*在死亡课上,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会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等。
*孩子们还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把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微笑着目送他告别人世。
*美国有一本书叫《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书从一片叶子由春天的绿,到夏天的最为生机盎然,到秋天的红橙,最后枯萎,离开树枝,归于大地的过程。告诉孩子,死亡是那么的自然。我们应该像那片叶子一样,因为自己曾经是树的生命的一部分而感到骄傲!
英国学习死亡和丧失
在英国,健康教育的标准也包括了死亡和丧失课程,为年龄低至11岁的儿童开设内容与死亡有关的课程。教育部门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孩子们体验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有关联的复杂心情,并且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
德国、法国死的准备教育
德国实施了死的准备教育,出版了专业教材,引导人们以坦然、明智的态度面对死神的挑战。法国成立总统委员会专门处理有关生与死的社会控制问题。
文/铃儿 编辑/张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