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小病”小心护理

新闻
网络
2015年07月14日 09:29

作为妈妈,当然希望宝宝少生病。然而,进入秋季后,昼热夜凉,天气干燥,若不注意护理,宝宝就容易上火,继而产生一连串的连锁疾病。这次,小编总结了几个秋季易患疾病,妈妈要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宝宝生病的机会。

上火

宝宝一年四季都有机会出现上火现象,尤其在南方地区,这种症状更加普遍。同时由于秋季气候干燥,加上宝宝属于纯阳之体,体质偏热,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因而更容易上火。上火虽然不是疾病,但若不细心护理,则会引起各种疾病,如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咳嗽等。因此,妈妈要练就金睛火眼,留意宝宝是否出现这些表现:

1.大便干结、便秘。宝宝的胃肠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消化功能较弱,若摄入的食物较多,则容易因食积而引起上火,出现大便干结甚至便秘的症状。

2.小便黄。若宝宝上火,则尿液颜色较黄,且排量较少,这同时也是体内

缺水的表现。

3.口舌生疮。宝宝上火后,容易出现口臭、舌痛、生疮、烂嘴角等情况,若情况较为严重,还会引致口腔溃疡的发生。

4.眼屎增多。部分宝宝会出现眼睛分泌物增多的现象,早上起床时可见眼屎粘着眼睑,使眼睛不易睁开。

5.流鼻血。秋季气候干燥,宝宝体内缺水,造成鼻粘膜干燥,引致流鼻血的发生。

秋季降火去燥食疗

从食疗保健的角度来说,预防小儿上火,总的原则是多喝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雪梨百合冰糖饮。雪梨洗净切块,百合洗净,加入冰糖一同用水煮,煮沸1小时后即可饮用。

2.豆腐苦瓜汤。豆腐洗净切块,苦瓜洗净切薄片,在锅中加水适量,用文、旺火交替,煲至豆腐熟透、瓜烂,再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秋季的常见疾病,虽然只是小病,但由于会导致宝宝出现口臭、拒食、烦躁甚至发热等症状,因而让妈妈忧心不已。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口腔溃疡多是因心脾积热、虚火旺盛所引起。而现代医学则认为,口腔溃疡的发作,与免疫力有着密切关系,如消化不良、偏食、腹泻、发热等,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口腔溃疡。

扁桃体炎

秋季气温不恒定,早晚温差较大,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因受凉而引发咳嗽、流涕、发热等感冒症状。而扁桃体位于人体咽喉部的上皮组织处,作为呼吸道及消化道的门户,与外界关系密切,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时,扁桃体就会首当其冲,遭到袭击,从而导致扁桃体发炎。

临床上,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发病较急,表现为扁桃体红肿、食欲不振、吞咽困难且疼痛,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的症状较轻,患者常感到咽喉不适,有轻度梗阻感,影响吞咽和呼吸。

护理要点:

1.预防小儿患上扁桃体炎,应注意保持其口腔的清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2.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秋冬季,应多参与户外活动,增强身体对寒凉的适应能力。

3.若宝宝患上扁桃体炎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温水。若感到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可以给他吃一些流质食物,如稀粥、米汤等。

4.急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因此必须遵循医生嘱咐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5.若扁桃体严重肿大,并影响到小儿的呼吸、吞咽和说话,睡觉时伴有鼾声,且有多次发炎的经历,应征询医生的意见,考虑是否适合进行手术切除扁桃体。

扁桃体炎虽然只是小病,但因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急性中耳炎、鼻炎、咽炎等,因此,当发现小儿患上扁桃体炎时,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从而影响到其健康。一般来说,两岁以下的小儿,因其扁桃体还没发育成熟,对外界的病原微生物反应不强烈,所以很少会发生扁桃体炎。

文/爽子 编辑/李碧莹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