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文化的精髓,是集科学性、艺术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智力运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思考方式,日益受世人瞩目。教育界有关专家认为:学习围棋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最佳捷径,可以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黑子白子,让宝宝更有品格魅力
1.让宝宝更集中注意力
下一盘棋,往往需要静坐1~2个小时。为了尽可能少地失去自己的棋子,宝宝必须长时间集中精力,否则就可能因为一晃神,而看漏了一个关键点,最终让这一关键点成为了致命点,输了全局。而注意力能否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高效率的先决条件。如果要下好一盘围棋,必须心要静、气要定,要有沉着冷静的性情,所以围棋是一种可以让好动宝宝安静下来的艺术。
2.让宝宝学会思考
在围棋对战中,不想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那么每一颗棋子的落点都非常重要。每走动一颗棋子,不仅要看清楚这一颗棋子的落点,还要考虑到周围几步棋子的安危,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手KO掉几名小兵。当想要吃掉对手的棋子时,要想清楚自己与对手的利害得失,看清楚全盘的局势,考虑全局,否则一步出错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所以,学下围棋的宝宝的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
3.锻练宝宝的意志力
上学后的宝宝,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逐渐开始有了竞争意识。下围棋也不例外,谁都想当赢家,可总有一方是输家。有些宝宝在下棋时只能是自己吃对方的棋子,而被对方吃棋时就大哭起来,或者是抓住对方的手不让对手下子。输棋了就耍赖,这是十分不好的习惯。宝宝有胜负感是好事情,起码说明他有上进心,但还要教育宝宝在遇到挫折时要敢于面对现实,在逆境、挫折面前永不放弃,快速调整好心境迎接下一次的挑战。学习围棋能使宝宝意志更加坚强,面对困难更加勇敢。
4.让宝宝学会做人
围棋有严格的棋规:不能悔棋,不能随意移动棋子,也不能干涉对手下棋等。而为了扩大自己的疆域,不仅需要更多棋子的配合,往往还需要下棋者的布局,个别情况下需要舍小取大,这就使得宝宝不但要考虑到单个棋子的得失,还要考虑到全局的得失。这些都能培养宝宝脚踏实地、深思熟虑、正确估计自己和对待别人的习惯。
棋局如人生。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都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参与集体活动时往往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不顾及身边人的利益。围棋的竞技可以增强宝宝的自控力,让宝宝学会团结互助,懂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拼搏精神,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学习围棋?
1.宝宝4岁时可开始围棋启蒙
3~6岁的宝宝处于思维的前运算阶段和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而4岁左右的宝宝的接受程度较强,较适合学习围棋。围棋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从一手棋考虑到整个棋局,都需要宝宝自己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想象,这有效弥补了宝宝因为年龄结构、知识层面、生活经验造成的不足,有利于改变宝宝的思维结构和大脑的功能。
2.引导宝宝正确学习围棋的目的
当人们普遍认为幼儿园的宝宝太小、理解能力差、教他们学习围棋困难太大的时候,家长应抱着开发宝宝的智力、提高宝宝的应变能力、让宝宝在挫折中学会成长等等的学习围棋的目的,去发现每个宝宝各自的特点,然后进行学习的引导,不要一下子把目标定得太高,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3.让宝宝对围棋产生兴趣,并多鼓励他
在宝宝开始学习围棋时,家长要让宝宝感到围棋是一种很好玩的游戏,可以在与宝宝博弈时,故意让他吃掉自己的棋子,获得胜利,从而使他增加自信,产生兴趣。但是注意,不是每回都让宝宝赢,要让宝宝知道,围棋比赛,有赢就有输,当宝宝输了的时候,要给予正面的鼓励,使他们重新获得力量与勇气,重新点燃争取胜利的欲望。
让宝宝乐在棋中
虽然说宝宝4岁就可以开始学习围棋,但是家长还是要从宝宝长远发展考虑,切不可急功近利。也就是说,要看清宝宝在下棋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宝宝很有天赋,而且自身有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考虑以后让宝宝往职业围棋手方面发展;否则,学习围棋,仅仅当作宝宝的业余爱好就行,不必过多投入与在意,让宝宝乐在棋中。
文/布丁 编辑/苏龙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