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阳光男科医院怎么样 守护男性健康更加给力

新闻
网络
2018年05月04日 10:25

中成药与中药、西药的异同

与中药相比 成分接近,但服用、携带更方便

中成药顾名思义就是中药制成的药物,严格的定义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草药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包括丸、散、片、膏、丹等各种剂型。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中成药本质上和中药更接近,不含西药成分。

和中药汤剂相比,中成药不需要煎煮,无疑大大方便了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携带方便,不必像中药那样大包小包地带回家。

与西药相比 剂型、规格类似,但需辨证选药

和西药一样,中成药也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

和西药不一样的是,中成药的合理使用需要正确的辨证选药,这往往就要求在中药师或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因为非中医专业人士即使是西医也很难分辨诸如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之类的区别。

专家提醒 注意药物的两重性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但和西药一样,往左是药,往右是毒,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中成药 小儿安全用药5原则

●优先选用小儿专用中成药

小儿专用中成药是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进行药物成分设计的,与非小儿专用中成药相比,药品成分比重相对较低,对小儿来说,也更安全些。

专供小儿服用的中成药,大多在药名中有小儿、娃娃或儿童等字样,以和成人药相区别,例如小儿消食片、小儿感冒冲剂等。有些是在包装上画有小儿肖像或直接注明小儿用药,这些都可供选用时参考。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小儿专用中成药一般情况下说明书都列有与小儿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推荐剂量选择相应药量。

●非小儿专用中成药,注意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物没有小儿专用剂型,如抗感染类药物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这时家长往往只有考虑非小儿专用剂型了。

非小儿专用的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双黄连、止喘宁口服液等,也常用于小儿。为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建议家长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购药,并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相应药量。有些非小儿专用中成药未在说明书内写明小儿用量,这时家长如果随意给药,容易导致小儿用量过大或用量不足。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发布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般情况下,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可服1/3成人量,5~10岁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

●仔细查看药物适应征,不要被药品名称所迷惑

选药时家长要仔细查看药品成分和适应征,不要被药品名所迷惑。比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于药品名称中有消炎二字,不少人认为它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但实际上它的主要成分为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其适应征为清热解毒、消肿,主要针对的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而非细菌性感染,因此它并不能替代抗生素发挥杀菌作用。所以,建议家长还是尽可能多看看说明书,并向药师请教,这样用药才能尽可能减少失误。

●中成处方药,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有些含有毒副作用的中成药,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副反应,如朱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严重的药源性肠炎;牛黄解毒片口服可引起过敏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膀胱炎和过敏性皮炎。

这些反应虽都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都较严重,类似上述药物应避免给小儿使用。

还值得一提的是,中成药说明书中会详细介绍其成分,但往往没有注明其毒副作用,如小儿至宝丸,说明书中列出了各种药品成分,其中包括具有毒副作用的朱砂,但不良反应中只说不详,作为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普通家长来说,往往难以辨别。但这类药往往是处方药,所以,购买用药前,一定要向医生详细咨询其可能的副反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应尽量单用一种中成药,并慎用中药注射剂

经常见到一些家长,发现孩子生病后,会给孩子服用多种针对这一症状的中成药,如发现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后,会给小儿同时服用蒲地蓝、双黄连或者抗病毒口服液等,这种搭配是不对的。因为这几种药均有清热解毒成分,叠加服用,容易导致某些药物成分过量服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建议家长,从用药安全的角度考虑,尽量服用一种药,不要两种甚至三种合用。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药注射液成分较为复杂, 可能导致患儿过敏,一般情况下医生也会慎重使用,首选外用或口服途径给药。

小儿使用中成药3点注意事项

除了正确选择药物,家长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严格按照相应药量服药

有些家长认为中成药副作用小,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擅自加大剂量。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容易引起药源性疾病。如婴儿素,在常用量下是一种良好的镇咳祛痰药,但服用过量时,可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这是因为该药含有中药川贝,而川贝中含有贝母碱,大剂量服用时会抑制呼吸中枢,严重时会引起呼吸衰竭。

●注意选择适当的给药时间

一般中成药2~3次/天,早、晚或早、中、晚各服1次。健脾药、补益药、止泻药等饭前服奏效迅速;驱虫药宜在早上空腹时服;制酸药宜在饭前服,以中和胃酸并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祛痰药需在饭前服,可通过药物刺激胃黏膜,间接促进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应在饭后服,这时胃内充满食物,药物被稀释,可缓和对胃黏膜的刺激。

●外用药,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的药物

小儿表皮较成人薄,各层发育均不完善,故小儿的皮肤表皮比成人更容易受到药物刺激,在给予小儿中成药外用时,应注意用药部位及用药量,特别是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如风油精、祛风油等更应慎重。

3岁以前的孩子,常用的外用药有炉甘石洗剂(用于止痒,如被蚊虫叮咬后或因湿疹、痱子引起的瘙痒)、海藻芦荟胶(促进伤口愈合),以及不含DEET的驱蚊水等。

使用外用药时,用药范围不宜过大,药量也不宜过多,皮肤损伤部位以及靠近眼睑、阴囊等处不宜应用,谨防误入眼睛;用药前,要仔细察看说明书,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1岁以下的小宝宝,应当避免使用标明含有刺激性的外用药。

文|方健(药理学硕士,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主管药师,新浪微博@药师文摘) 编辑|平燕婷 美编|劳秋勤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