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需要去除吗?

新闻
网络
2018年08月18日 16:18

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长有痣,当它与我们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时,大家并不在乎它的存在。可当知道它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健康时,就想把它快快除掉了。难道身上长的痣都要除掉才安全吗?

  《非诚勿扰2》的热映,让大家对身上的黑痣开始警惕起来。电影中,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指着脚上一颗硕大的黑痣对秦奋说:“这叫黑色素瘤,是绝症!”而且他还说,这个地方小时候就是一颗黑痣,后来才发展成了这种叫黑色素瘤的肿瘤,而且恶化成了绝症。他提醒大家:“有黑痣赶紧点了!”

  黑痣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孩子身上长的黑痣是不是要早早去除?什么情况下黑痣会恶变?恶变的概率大吗?还是听听皮肤科医生的解释吧。

  认识黑痣

  黑痣,医学上称为痣细胞痣、色素痣或黑素细胞痣等。在临床上通常将痣分为两种,即先天性痣细胞痣和后天性痣细胞痣。

  先天性痣细胞痣

  先天性痣细胞痣一般在孩子出生时就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痣的面积也会逐渐增大,但它的生长与孩子的成长是成比例的,也就是说,孩子长,痣也跟着长,所以痣的绝对面积虽然增长了,但它的相对大小一般还是保持不变的。与后天性痣细胞痣相比,先天性痣细胞痣一般面积较大,根据它的直径大小又可以细分为三种:

  ● 先天性小痣:直径小于2厘米

  ● 先天性大痣:直径在2厘米至20厘米之间

  ● 先天性巨痣:直径大于20厘米或面积超过5%的体表面积

  大部分的先天性痣细胞痣直径都小于1.5厘米,先天性巨痣比较少见。

  后天性痣细胞痣

  后天性痣细胞痣在孩子出生时没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后天性痣细胞痣一般面积较小,直径通常在0.5厘米以内,很少超过1厘米。后天性痣细胞痣可出现在任何年龄,但在青春发育期往往明显增多。在妊娠期,痣的颜色会加深,面积也可能会增大。

  无论是先天性痣细胞痣还是后天性痣细胞痣都表现为左右对称的色素性斑片,边界清楚,边缘光滑,色泽均匀。根据痣细胞内色素含量的多少和痣细胞位置深浅的不同,痣的颜色有棕色、褐色、蓝黑色或黑色。有些痣表面可以合并局部多毛。长在头皮和脊柱部位的先天性巨痣常还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

  黑痣,需要担心吗?

  痣细胞痣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影响美观 如果痣长在头面部、颈部、手足或四肢等暴露部位会影响美观,尤其是先天性痣细胞痣往往面积较大,可能会使孩子出现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恶变 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痣细胞痣都有恶变倾向,但恶变率并不高。痣细胞痣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但只有极少数人的痣可能发生恶变,变成恶性黑素瘤。与其他部位相比,发生在经常受到摩擦、皮肤容易受损的部位(如手掌、脚面、腰、颈、腋下、腹股沟、指甲及外生殖器等)的痣细胞痣恶变率相对较高。先天性痣细胞痣的恶变几率是随着痣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的,2厘米以内的先天性小痣18岁以内恶变的可能性很低,而先天性巨痣国外报道有5%的可能性变为恶性黑素瘤。

  除黑痣,用什么方法?

  由于痣细胞痣有恶变倾向,尤其是发生在经常摩擦、容易受损伤部位的痣比其他部位的恶变几率高,所以,如果黑痣长在这些部位,担心有恶变,可以及时将痣去除。

  去除痣细胞痣有两种方法,CO2激光去除或手术切除。一般不建议用冷冻治疗。CO2激光去除只适用于直径在0.5厘米以内的小痣,当痣的直径超过5毫米时,以手术切除为宜。如果痣的面积较大,一次切除有困难,可以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而且面积过大的痣切除后还需要植皮。

  痣细胞痣的恶变的几率并不高,当痣的面积很小、没有长在易受摩擦等特殊部位时,可以先观察,不做任何处理。

  色素痣恶变是有先兆的,当痣有下面的变化时,则可能为恶变先兆,此时需要及时手术切除:

  突然长大

  边界变得不清晰

  色素出现不均匀

  痣破溃出血

  痣出现瘙痒或疼痛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先天性巨痣恶变倾向较高,还是应该尽早手术切除。

  恶性黑素瘤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好发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和老年人,40~69岁为发病高峰,儿童罕见,但进入青春期后发病率会逐渐增多。

  这种病的早期表现是:正常皮肤上突然出现黑色损害,或表现为原有的痣细胞痣突然扩大,颜色加深,逐渐隆起成结节状或菜花样,表面易破溃出血等。在我国,恶性黑素瘤多见于下肢,特别是足跟和甲下。

  恶性黑素瘤可用ABCDE检查法来与痣细胞痣鉴别:

  A不对称(Asymmetry)

  非圆形皮肤损害,形态不规则。

  B边界(Border)

  不平坦,有切迹。

  C颜色(Color)

  颜色不均匀,棕色皮肤损害中出现红色、白色或蓝色。

  D直径(Diameter)

  大于10毫米。

  E发展(Evolution)

  上述参数在数周内快速改变。

  ◎ 文/ 邢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