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要的内疚感

新闻
网络
2018年08月30日 10:22

妈妈口述:孩子不高兴让我很内疚

  有一天早饭的时候,儿子要看卡通片。通常吃饭的时候是不允许看电视的。但是这天起晚了,我上班就快要迟到了,于是没有坚持原则,为了让他快一点吃饭,就让他看电视了。

  吃完饭该上学了,儿子却不让关电视,大哭大闹。可是他要上学,我要上班,不走不行啊,所以我就强行把电视关了。

  把孩子抱上车之后,我问儿子:“是不是不能看电视,你不高兴了?”儿子板着脸说:“是。”本来他每天下车的时候都要抱一下我,今天却直接进学校去了。

  这件事让我觉得非常内疚,对管教孩子也变得不自信了。我很困惑:我这么管孩子,孩子都和我不亲了,他会不会以后就不爱我了?我以后还该不该这样管他?

  类似的事情在每个父母身上都曾经发生过。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很内疚,原因很简单:孩子不高兴了!似乎这就是当父母最见不得的事。这种内疚感往往会改变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变得对孩子“更好”一点。

  我们的责任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高兴吗?

  关于孩子高不高兴这个问题,吉诺特博士讲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认真想一想,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高兴吗?不是,我们的责任是让孩子更好地长大成人。”我看到这句话,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确实,我们为人父母,并不应该一直要求自己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让孩子高兴,而是要培养他们成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该管束的时候就必须

  要管。

  关于孩子会不会因为妈妈管他而不再爱妈妈的问题,《从出生到3岁》的作者波顿 · 怀特认为,父母认为爱和管教不能并存的想法是不对的。他建议,父母应该从孩子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始终如一地设立界限,并且这种界限反映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合理的权利分配,当孩子学习到自己不能为所欲为时,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全部的爱。

  感受和行为是两回事

  儿子因为妈妈关电视不高兴了,妈妈可以理解、接纳他的感受,但是不能接纳他的行为。不需要内疚,妈妈要把感受和行为这两码事分开。妈妈可以跟孩子说:“你是不是还想看电视?不能看电视你很失望吧?(理解孩子的感受)可是,现在是上学时间,你必须去上学。妈妈也要去上班,不然我们都要迟到了。”(不接纳孩子继续看电视的行为)这就是在让孩子明白,规矩就是规矩,不管你高兴不高兴,都必须遵守规矩。

  所以,父母必须克服自己的内疚感,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孩子情绪的控制。这件事说起来很有道理,很容易,但是大多数父母做起来却非常难。这和我们传统的观念有关,我们会认为:作为关心孩子的父母,孩子高兴的时候和他们一起高兴;孩子难过的时候和他们一起难过。我们常常觉得在孩子不高兴的时候,自己微笑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我们觉得这是自己不关心孩子的一种表现。现在,我要向父母传达一个新观念:父母可以接受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一定要受他们的影响。这不妨碍我们成为好父母。

  爱,不会因为正确的管束而减少

  早上,爸爸在看报纸。他放下报纸去拿牛奶,一转身,报纸被12个月大的孩子撕破了。这个时候,爸爸要不要管他?而如果他要用手指去捅电插座呢?

  我想,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制止。然而报纸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撕报纸不危险,还锻炼小肌肉呢,不管也没什么吧?

  不,两件事都要管。

  一岁多的孩子都爱撕纸,但是我们得让他明白,哪些可以撕,哪些不可以撕。宝宝撕坏了爸爸看的报纸,是侵犯了爸爸的权利。如果这些小事不制止,宝宝就会慢慢无视他人的权利,只关注自己的权利,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比任何人都重要。这样的宝宝不愿意配合父母,会常常发脾气,很容易变得不可爱。而习惯遵守基本平等规则的孩子,更愿意和父母合作,他们知道爱的意义,他们所感受到的爱并不会因为受到管教而减少。

  做一次详细的心理分析……

  一个2岁的孩子闹着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妈妈就怕看见孩子哭,心一软,允许了。

  ——规则是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但是妈妈的内疚感作祟,允许了孩子看电视。这就开始了“犯错”的第一步。如果立好了规则而不执行的话,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的规则只是说说的。

  当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坐得越来越近。妈妈一次又一次温柔地提醒:“孩子,坐远一点。”“坐远一点,你这样眼睛会坏掉了。”

  ——这个妈妈自认为自己是个好妈妈:你看,我一点也不暴力,我跟他讲道理。但是,只有提醒而没有行动,你说孩子会怎么想?孩子会继续蔑视妈妈的规则。

  经过好几次提醒无效,妈妈有点生气了,走过去把孩子拉到沙发上。

  ——虽然妈妈在内疚感的驱使下,努力对孩子“好”一点,但是每个人耐心都是有限度的。当一次次提醒无效的时候,妈妈的忍耐已经快要到顶了。

  孩子反抗了,踢腿,尖叫,拉妈妈头发。妈妈终于很生气,把电视关了。这一下,孩子爆发了,大哭不止。妈妈顿感内疚,赶紧安慰他,又把电视开了,心里却在犯嘀咕:“这孩子可怎么教啊?我可是束手无策了。”

  ——这个孩子不讲规矩,可以说大部分原因是妈妈造成的。她的第一个错误是自己立了规矩,却没有很好地执行;第二个错误是内疚,害怕孩子不高兴,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够坚定。

  只要换一换方式,问题也许可以很好地解决……

  如果你之前跟孩子约定过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那么,请一定遵守自己的规定。当他不遵守的时候,跟孩子重申一遍规矩,然后把电视关掉。任他哭好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怕孩子哭。这样坚持了两三次以后,孩子就会知道,妈妈是讲原则的,以后也就不会再闹了。

  事先要向孩子申明,看电视不要离得太近。以后,如果孩子离得太近,妈妈需要重申规则,然后把电视关掉。可以手握遥控器,一旦孩子离近了,就关掉电视;当他坐得远一些的时候,就称赞他,并打开电视。两三岁的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懂道理的,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看电视时不知不觉地靠近,有的时候并不是他们故意的,而是控制不好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特别需要父母的帮助。除此以外,如果孩子眯着眼睛看电视,还应该关注孩子的视力是不是有损伤,要及时带孩子去看

  医生。

  处理好自己的感受。孩子是在用抓妈妈头发的方式表达他的挫折感受。一方面,妈妈可以接纳他的感受:“你不能看电视,一定很难过吧?”另一方面,妈妈要坚定地制止他抓头发的行为:“你抓妈妈的头发,妈妈会痛的。”“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妈妈为什么会关电视?”很多时候,出现了问题,其实是父母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感受,没有克服自己不必要的内疚感。孩子发脾气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原则,于是,孩子也忽视了规则。爱孩子,一定也要有规则,必要的规则,不应该是我们内疚感的来源。亲爱的,处理好自己的感受,我们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幸福。

  ◎文/ 陈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