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要不要去医院?

新闻
网络
2018年08月31日 18:16

2014年,崔玉涛大夫继续在诊室为大家解答难题,而且,我们也将邀请心理专家每期做客诊室,和崔大夫一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超级儿科医生与心理专家的跨界对话,将为父母们提供医学和心理的全方位支持和帮助。

崔玉涛

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医生。微博粉丝超过200万,在年轻家长中有极高的口碑!每年多次的国际医学交流,他能把最前沿的育儿知识传递给你。

著有《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

凡是有过带孩子去看病的经历的父母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实在是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情,可我们必须面对。看看儿童医院那比电影散场还多的人,你就知道那地方有多乱多嘈杂了。这里面的每一种情况,是不是都需要去医院?这个疑问,还是让崔大夫来回答吧----

孩子是生病了吗?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不舒服了,正因为不知道,所以容易造成对不舒服一种过度的担心。

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他在发育之中,有很多的情况跟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在孩子那儿不是问题,但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就觉得是问题了。其实,去医院的这些孩子里,要按我们的标准来筛选,几乎有一半以上不必到医院。

去不去医院,病情需要还是心理关难过?

即使孩子有些小异常,和生病也有不同,这个不同,就在于孩子有没有自我调整的能力,但是,通常家长都不相信或是没有想过,孩子会有这样的调整能力,而直接去寻求他们认为最直接、最靠谱的办法:去医院。

去医院,家长也有顾虑:担心交叉感染,担心过度治疗。但即使冒着这些风险,家长还是决定要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孩子的病情如何,不敢在家待着。即使从各个渠道都知道一些疾病的常识,心里知道可能不会有大事,可谁又敢保证自己的孩子就是那常见的,而不是那个少数的个案,要是成了那千分之几万分之几,岂不是把孩子耽误了?

既然心里没底,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判断吧,直到医生说孩子没什么严重问题,家长这才放下心来。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先去附近的医院筛查一下,既可以放心,又免去了儿童医院或大的医院的拥挤和交叉感染。

异常还是生病?

很多时候,疾病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叫代偿的症状,或者叫人体正常的反应,另一种是疾病严重的表现。

其实,孩子生病时的表现大多是人体正常的反应:发烧,是因为病菌已经进入孩子体内,体内的免疫系统要把它们消灭掉所作出的反应。

咳嗽,是因为呼吸道有东西,身体就会作出反应,好把这些东西赶快排出来。

腹泻,是因为肠道受到刺激,希望把刺激物尽快排出来,呕吐也是同样的反应。

虽然这些表现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但机体在自我保护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可避免地对人体造成损害:

发烧的时候,烧得高了会出现高热惊厥。

咳嗽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喘憋,喘憋是疾病加重的表现。

腹泻的时候,大便如果带血,说明肠道有损伤了。

流鼻涕时,如果有黄黏痰,说明已经出现了细菌感染。

当孩子出现疾病严重的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

病得重不重,看孩子的舒服度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是专业人士,要让他们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孩子的病情是加重了还是正常的反应,他们很难判断清楚。而看孩子舒服度怎么样,是父母最好掌握的,最好判断的。

怎么判断舒服度?就是看孩子生病以后,原有的生活规律有没有被打乱,孩子的生活状况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比如睡眠、进食、情绪如果出现明显变化,说明疾病加重,他很难受,要带孩子去医院。如果孩子发烧、咳嗽看起来很严重,但吃、睡、玩都和平时差不多,并没有受多大影响,说明病情并不严重。

举个例子,有位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高烧了,怎么办?通常,我第一句话问的是:孩子现在在干什么?而从来不会问孩子烧到多高了。如果她说孩子在玩呢,那肯定不严重,不用着急。如果说孩子在睡觉,我会追问,平常这个时候孩子是不是也在睡觉?如果平常这个时候孩子也在睡觉,那睡醒了再看看怎么样。如果平常这时候孩子从来不睡觉,那赶紧把孩子抱到医院来,因为他的生活规律已经被生病打乱了。

家长并不需要知道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区别,不需要知道流感和感冒的区别,这是医生的事,不是家长的事。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他们最了解孩子的生活规律和生活状态,从生活规律的改变,也就是孩子舒服度的角度来识别,家长很容易做到。

如果家长都能根据孩子生活规律的变化与否来做个初步判断,就能减少很多情况下频繁跑医院的劳顿,孩子和大人都轻松,也能避免院内的交叉感染,最终受益的还是孩子。

本期诊室嘉宾徐凡

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儿童心理学专家

心理专家解读

孩子因为不舒服,所以犯脾气孩子的心理状态其实和他的生理状态是连带的,一旦有比较明显的生理上的不舒服时,他的情绪、他的感知觉会出现变化,并且有很强的负面情绪出现,比如,他会变得特别黏人,一定要妈妈抱着,而且情绪特别不好,爱哭闹,你使劲逗他,他可能会笑两声,但马上又变得烦躁起来;大一点儿的孩子则表现得特别不讲理,跟你没完没了地折腾,要吃这个要吃那个,给他了,可吃了一两口就给扔了,再让你换别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是在寻找曾经让自己舒服的感觉。以前被妈妈抱着很舒服,他在不舒服的时候找妈妈抱,就是要找到那种舒服的感觉。可是妈妈抱了之后还是不舒服,所以他又会折腾。也许曾经喝了凉的东西让他觉得很舒服,现在不舒服了,他想喝那样的东西来让自己舒服,可喝了以后还是没有那种感觉,于是他可能会吐掉,让人觉得他是在故意捣乱。

其实,孩子的这些反复无常的表现,就是他在不停寻找的过程。有些病可能发展得比较快,会让孩子连折腾的精神都没有,这时候,他就蔫了,睡了,怎么叫他都不醒。其实这些就是崔大夫说的,他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他找不到舒服的感觉了,这种时候是一定要去医院的。

大多数家长都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循着一二三四条标准对是否马上去医院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疾病的生理体征+孩子的舒服度,却是我们看得见也摸得着的。简单而实用的一招,可以给你省去很多麻烦,减少很多焦虑。

◎采写/覃静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