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娃娃”的未来

新闻
网络
2018年09月12日 17:41

也许你会觉得这次的话题有点危言耸听,但是,这是一位心理学家和资深心理咨询师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进行的解读。她用专家和妈妈的双重责任感提醒我们,孩子的烦恼,正隐隐地来。

3岁的丁丁,可以自如地玩iPad上的各种游戏,使用各种程序。大人看了都觉得眼花缭乱,跟不上节奏。可是,这个聪明的电子娃娃却不会和别的孩子玩,有什么需要时也经常说不清自己的意思,只能用哭闹来表达。每次丁丁玩iPad时,都安静乖巧极了,但是如果家人想把机器从他手中拿走,就会引发他歇斯底里的叫喊,摔东西,打自己。结果经常是大人屈服,把机器还给他。

刀子和毒药?

丁丁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一脸无奈地对我说:你看,不让他玩,就会这样。完全管教不了!我看着在一旁安静而专注地玩游戏的丁丁,想了想,转过来对4个看起来束手无策的成年人说:假如他手里的不是iPad,而拿的是刀子或毒药,你们怎么办?

爷爷奶奶惊讶,爸爸妈妈困惑,他们互相望了望,然后妈妈犹犹豫豫、有些迟疑地说:那当然不能让他玩,刀子和毒药都很危险,小孩子不能碰!不过,iPad只是平板电脑啊!而且很多孩子都在玩呢!奶奶也接着说:我孙子特别聪明,不到2岁就会玩这个啦!我学了好久,现在都不知道怎么用呢!很多游戏他爷爷也玩不过他。爷爷赶忙插话:刘老师,我知道长时间玩这个对孩子的视力不好,所以每次我们都让丁丁玩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的。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了家长的想法,也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无法管教丁丁。在这个家庭里面,存在着和很多家长一样的认识误区:第一,玩电脑没有危险。即便有不好,也只是对视力有危害。第二,会玩电脑,是聪明的标志。这样两个认识的误区,使家长其实根本就没有从根儿上想真正严肃地管理孩子,反而总是在无意中鼓励和欣赏孩子从很小就能使用电脑、享受电脑,甚至把玩游戏看作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了。

假如他们知道,幼儿过度使用电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我猜他们每个人都会不顾一切地把iPad从孩子手里夺走,像扔定时炸弹一样,将它扔得远远的。是的,在我看来,电子设备对于孩子,就像定时炸弹。那些从小就擅长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用冰心的诗句描述就是:他们的烦恼,正隐隐地来。

聪明孩子的案例

我恰好最近连续咨询了4个中学生和2个新入学的大学生,都是男孩。4个中学生全部休学在家,休学的原因不是成绩不好,他们的理科成绩都很好,其他科目也说得过去。共同的问题是抑郁,其中一个想出家,另一个想自杀,还有两个拒绝上学。2个大学生,先后被退学和送到医院住院治疗。一个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跟别人发生了严重冲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铁棍将同学打伤。另一个总是疑神疑鬼,每天敲墙,因为他觉得别人一直在敲他的墙,他必须回击。这2个大学生也是理科成绩非常好,从小就是计算机和网络游戏高手。

这几个中学生的父母都不明白,为什么儿子智力很好,成绩很好,却出现无法上学的状况。孩子对电脑有兴趣,家长最初都觉得是好事,因为这会让孩子坐得住,而且不烦人,几个小时都不用家长分心照顾。但实际上,儿童长期和机器打交道,会缺少因机体多方面运动而刺激产生的内啡肽,快乐来源更多要依赖于游戏胜利带来的快感。一旦游戏玩到高阶,无法很快取得胜利或者通关完成,就会失去愉悦感的外界刺激来源,很容易陷入到情绪低落的状态里。而造成抑郁的另一个原因,是昼夜颠倒,缺少日照。执迷于电脑的人,多数都是夜猫子。即便在白天,也喜欢拉上窗帘,人为制造黑暗的环境尽情投入虚拟世界。4个中学生中的一个孩子较快地从抑郁中恢复出来的方法是,一边按医嘱吃抗抑郁药,一边由父母强制每天带到户外做有氧运动,爬山、骑自行车和踢球。

2个新大学生,都是人际关系有问题。他们从小善于跟电脑打交道,很快,乐趣就从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转移到了独自面对显示器。偶尔也会有人联系他们,就是别人有理科问题向他们请教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理科学习成绩很好,所以可以一点都不用在意别人的脸色,因为老师夸他们聪明,同学虽然不和他们玩,但是崇拜他们。然而,到了重点大学,崇拜他们的人消失了,人人都忙自己的事情,人人都有很牛的一面。他们都不知道如何交到朋友,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别人总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聚会,而自己却找不到一个人说话。因为他们无法适应和多数人一起生活的环境,最后只好被迫离开了学校。

走遍天下的能力是什么?

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聪明这个概念已经与从前的定义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前,人们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个人学习好就天下无敌了。而现在的心理学研究则更多证明,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做数学题、玩电脑游戏的能力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管理情绪的能力都极为重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无法适应人际环境,有再好的数理能力也将被淘汰。而新一代聪明的电子娃娃,可能会由于从小缺少对客观世界和人际环境的积极体验、经验积累,大脑的躯体感觉区、躯体运动区、情绪管理区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长大后情感淡漠或起伏波动较大,极易出现自我情绪控制障碍,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最后将被环境所淘汰。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风险,从来没有写在任何产品说明书上。人们现在能意识到的仅仅是限于对孩子视力的损害、对肌肉的损伤。我猜想,严重忽视其最重要风险的一个原因是,20年前电脑才开始普及,目前绝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是在缺少电子产品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电脑、游戏机、iPad在我们心中,代表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美好的生活方式。而实际上,这些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品,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处于安静状态的孩子手里捧着iPad或手机,餐厅里、机场,甚至公园、游乐场。他们从不热衷于用这样的空闲时间和周围的大人或孩子交谈、玩耍,而是把玩一会儿电子游戏作为唯一的消遣。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正逐步显现出来。我们的孩子,正有可能是深受其害的人。

作为心理师,我为聪明的电子娃娃的未来充满担忧!

◎编辑/ 吴颖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