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这是美国作家、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其《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提到的数据。
今天的孩子,越来越多地习惯于人工环境或室内环境,到大自然中去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情况被他称为自然缺失症,这种缺失会让这一代孩子远离大自然,并带来儿童肥胖症和更多的儿童心理疾病。
无处不在的科技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而生命的信息却缺失了。儿童生活存在着逐渐去自然化的趋势:
我们小时候可以独自在街上一直玩到上床睡觉,现在有这样经历的孩子越来越少了,甚至在公园和游乐场,孩子也必须有人监督。
孩子们热衷于与电视、手机、Ipad为伴,却因此错过本应与自然亲近的童年。
孩子们熟悉超市里的半成品食物,却不知食物从何而来,更难以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而,若不能从小建立起与大自然的亲密感,难以想象,未来他们如何能够成为热衷于保护地球的公民。
5%这个数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3月12日,父母必读杂志社、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0岁开启自然养育之旅主题论坛暨年度父母必读智慧之选发布会,旨在倡导成人和孩子一起,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寻找更为健康自然的养育生活方式。
当然,发起这样一项倡议,还有这样一些朴素的愿望:
●重拾一些被忽略的养育生活方式。比如珍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赋--母乳喂养(不幸的是,几年前父母必读杂志社的一项中国母亲最关心的十大营养话题调查中位居第十,而补钙配方奶这样的话题位居前两位);比如,自制食物,给孩子的童年留下妈妈的味道;比如感恩自然的赐予,利用我们身边一草一木中激发孩子的观察与创造力。
●重拾一些被遗忘的价值观。比如,让孩子不要忘记微笑;教会孩子做家务;对过度消费提出质疑,生活上不过分依赖方便的东西,掌握顽强的生存本领;思考如何过真正简单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与大自然重归于好,让自然与养育重逢。
恽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