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不上锁的诗廊

新闻
网络
2018年08月15日 19:47

五月凉晨,正是雨后初晴,我送小年上幼儿园,一边小心地带着她绕开东一块西一块的水洼,一边向她解说春眠不觉眠。

我读的早教书过多,恰好起到互相抵消的作用,我刚打算扮演虎妈就想起性灵;我才累得人神共愤,想不如让她放个假,耳边就响起一句危言耸听的话:有快乐童年,没快乐成年。所以,一切教育理论我都执行全不彻底。我送她学英语,每天只温习15分钟;我带她练钢琴,知道有随时放弃的可能。她两三岁起,我没事就给她念一两首诗,随性而选,从欲求千里目到此时有子不如无。但我不强求她背诵。有人劝我说:背诗乃是童子功,会受用终生,我答以鲁迅: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多少她也认下了几首,四句里能颠颠倒倒记得两三句。

有一晚她不肯睡,吵着:妈妈念个诗。我困了,敷衍个《静夜思》。没想到她突然问:故乡是什么?

我:啊?直接惊醒。

她在空中指指点点,仿佛眼前有一幅看不见的诗卷正在展示:低头思故乡,妈妈我知道思是想,故乡是什么?在想什么东西?

几千年来的蒙师们,你们是否经历过这问题,如何应对?我立刻想起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单背诵不解释意思,只囫囵吞枣,不考虑能否消化吸收。我自己,翻垮了线装本《唐诗三百首》,还自作聪明地以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是因为山外污染严重。

故乡就是你以前住的地方。不对,她在北京出生,一岁多就到了武汉。北京对于她,和俄罗斯一样,只是地图上的一点。她有时说:我们去北京玩吧。

有时说:我们去俄罗斯逛逛吧。

我竭力想了想,成功就地取材:小满姐姐不是要去美国了吗?她去了之后,中国就是她的故乡。一个人离开以后,他/她以前的家,就是故乡。

我有故乡吗?小年很感兴趣地问。这是儿童的攀比心理:姐姐有,我也要有。

你以后会有吧。如果她上路。但只怕,当她回头,会发现故乡已经像聊斋里的大屋,转瞬乌有,记忆里一片荒芜。对我们这一代,不变的乡愁都是奢侈,何况下一代。

眼看搪塞不过去,我在脑海里迅速过了一遍《千家诗》: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哪一首她能懂?咱们换一首简单的吧,窗外刷刷地下起雨。

次日早起,只听见布谷一声长一声短,叫得好殷切。下楼来,雨水把柏油路洗得干干净净,路边都是细碎花瓣,是石楠花,一开满就凋零,碎米粒的白。雨已经停了,却还有绵长的水滴,从枝叶间徐徐坠下。我不由心中一动:年年,妈妈给你讲《春晓》吧?

春眠不觉晓。现在就是春天,眠就是睡觉,晓是天亮。你是不是睡得很熟很熟,不想起床,不知道天亮了?这就是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听见没?布谷布谷,是布谷鸟在叫。闻,就是听;啼,就是叫。

她认真地听一听:嗯,不是麻雀。妈妈,布谷也是鸟。我大声赞美:BINGO。夜来风雨声昨天晚上你有没有听见下雨呀?

她点头:开始听见了,后来我睡着了,就听不见了。

花落知多少,我摊开手掌,这里,还有这里,都是落下来的花瓣。很多很多,数不清楚,所以叫知多少。

刹那间,这首司空见惯的诗在我们身侧立了起来,我与小年手牵手,走在一字一词里,看到、听到、嗅到这首《春晓》。如果我说我被感动,那是因为,仿佛是第一次,我领悟平凡日子里的朴素诗意,诗篇是人生绵密的针脚。读不懂的地方,无非是丝线上打的结,悄悄隐在布衣衬里。

我打算,在姥姥为她打毛衣的当口,教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也会提起刚刚过去的清明,连日大雨小雨转中雨,她很配合天气地发烧病倒,我们合府上下扶老携幼冒雨带她去打针,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不是,孩子一病,家长魂都断了。

而六一,我们一定会去东湖游玩,湖面上有野鸭甚至鸳鸯。我会向她一一细说:鹅鹅鹅,是孩子远远看到,欢呼雀跃。水鸟曲线优美如芭蕾,叫声嘹亮,是曲项向天歌。走近了,看清白毛浮绿水,它游走了,施施然红掌拨清波。从远而近,先静而动,原来这诗里隐了一部有长臂的摄影机,有个蹒跚学步的稚童,从千年前,带领我们一步步踏进画里,踏进诗里。

我想说给她的诗篇那么多,这世界,是不上锁的诗廊,24小时不闭门的图书馆。当然了,总有教不了的诗,比如《长恨歌》,开篇一句汉皇好色,她一定会问我好色是什么意思。

小编有话要说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花前月下才有诗意和美丽,平凡日子里的柴米油盐也蕴含着我们看不见的诗意,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文/叶倾城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