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学分享,一定要去幼儿园,赫赫就是在幼儿园里学会分享的。从自我到他人,学会分享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陪在他身边。
自私的小家伙
眼瞅着小家伙的小脸上由最初的瓢泼大雨到淅沥小雨,最后终于云开雾散,绽开迷人笑靥,赫赫小朋友终于心不甘、情不愿地表示愿意上幼儿园了。
长嘘一口气,以为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孰料问题仍然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某天,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带几个小纸盒子去幼儿园做手工,我找出几个样子不一的盒子放他书包里,告诉他如果有小朋友不够或者没带可以给他们用。赫赫一听立马跳脚,任我好话说尽,人家却始终不为所动,末了还泪眼汪汪,表现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最终,因为赫赫那小小的自私心理,盒子没带成,手工当然也没做。
我的零食分你一半
虽然我足够淡定,但还是希望他慷慨大方一些。
跟赫赫的老师经过若干次的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我把东西交给老师,让老师以赫赫的名义派给别的小朋友,从而吸引其他小朋友主动要求和赫赫做好朋友。
之后,我隔三差五地买一些零食偷偷交给老师,老师在吃点心的时候分发给小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将零食分给别的小朋友,最后老师还留出足够的一部分给他吃独食,赫赫便也不再反对。吃完后,小朋友一起游戏,老师也引导大家感谢赫赫,多跟赫赫玩。
下午接了小家伙之后,还没等我问呢,他先兴师问罪上了:妈妈为什么要把好吃的东西送到幼儿园里给别的小朋友吃?我说:我觉得挺好的啊,就想着咱是大丈夫耶,咱慷慨大方,咱千金散尽还复来儿子不听我拽文,径直跑到超市,一手抓一包,我赶快去付钱再买两份同样的零食以安慰他那颗心疼的小心灵。牵着他的手提着零食边往家里走,边自言自语:分享还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呢,既能让更多的小朋友吃到好吃的东西,还能得到那么多好朋友,分享完还能再得到两包,这也太超值了吧。儿子慢慢想起了跟小朋友分享的快乐,开始津津有味地讲述跟小朋友分享的经过。我边认真倾听,边不时地插话:嗯,这么好啊!真的?那么多人感谢你啊!你一定特自豪吧?
本以为尝到甜头的儿子就这么乖乖就范了,可要是让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到幼儿园,那是门都没有。但如果我送去了,让他分发,他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还能勉强配合。
分享,让他收获了更多
小家伙狂爱听读书,只要是听说有人要给他读书了,那个兴奋劲儿啊就甭提了。家里书橱里满满当当都是他的书。我找出几本,瞒着他,交给老师,请老师闲暇时候给小朋友读读。
有一天下午接了他,小家伙不是一般的兴奋,拉着我的手使劲儿地吆喝着:妈妈,妈妈,今天赫赫的老师给了赫赫一本书,就给了赫赫,妈妈你快看!我心知肚明装作不知的样子:真的吗?我看看,我看看。哇!儿子,你现在是不是特兴奋特幸福?儿子起劲儿地点头,小脸上荡漾着无比自豪的光。
回到家,通过给赫赫做思想开导,他几经思想挣扎,终于同意以后可以带书到学校,让老师读书给大伙儿听,但是之后必须得把书带回家。
这样特别的读书方式,让喜欢跟赫赫玩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大家也很感谢赫赫不断带来的好书。
慢慢地,赫赫开始自己选书,自己往书包里装书了。
从一本到两本到三本,从开始时不让别人瞅一眼、碰一下,到几个小朋友凑一块儿看得津津有味,回家来跟我讲得意兴盎然。通过分享书,他又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每次下午放了学,三五个孩子就捧着赫赫的书,围坐在一起,指着、读着、说着、笑着。
渐渐地,赫赫同意邀请好朋友一起出去玩了,同意把好吃的、好玩的跟小朋友分享了,更是主动地把自己心爱的便携式音箱借给好朋友听了
我终于功德圆满了。
让孩子学会分享,需要家长正确地引导从孩子的成长心理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后,自我意识会逐渐觉醒,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物品都有明确的占有性。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这种自私行为是很正常的。
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这种正常的行为心理,绝不要惩罚孩子,也不要强迫孩子给玩具别人或者责骂孩子的自私行为。赫赫妈妈宽容耐心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分享的快乐,让他拥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