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一、病因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
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二、临床表现
1.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A级)
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亦可隐匿起病。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
2.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B、C级)
有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
(1)全身症状 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
(2)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征,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
(3)出血倾向及贫血 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
(4)内分泌障碍 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
(5)低蛋白血症 双下肢水肿、尿少、腹腔积液、肝源性胸腔积液。
(6)门脉高压 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三、中医治疗原则
胡远忠医师讲此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并见,故其治疗宜谨据病机,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行气、化瘀、健脾利水之剂,若腹水严重,也可酌情暂行攻逐,同时辅以补虚;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视证候之异,分别施以健脾温肾,滋养肝肾等法,同时兼以祛邪。
1.中医讲究气血双补,养肝益肾,以提高白蛋白、调整蛋白比值、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为主,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以改善肝功能。
2.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可从健脾利湿、舒肝理气、行气利水、软坚散结,以阻逆肝纤维化、缓解门脉高压、利尿为主,并能有效调整蛋白比值、改善肝功能、软肝缩脾。
3.根据肝腹水后期的主要证型: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通过辨证施治,重在利尿,增强对顽固性腹水的功效。部分患者胃肠胀气偏重,口服汤药,健脾利湿、舒肝理气,以理气为主结合利水缓解腹胀。
4.肝病晚期并发肾功能不全,多是正气本虚,浊毒瘀热阻滞、气化失司所致,可以在加强支持治疗、扶助正气的基础上,通过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降低尿素氮、肌酐,保护肾功能,又有退黄降酶及利尿之功能。
5.中医认为肝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感染,多是由于脏腑气机郁滞,升降失司,郁结化热而致里热实证,进而热、毒、瘀、湿结聚不散而成热毒炽盛、气血逆乱。可以清热解毒、通腑攻下为主,具有明显的抑菌、清除内毒素、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等作用。
四、预防与调摄
胡远忠医师讲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避免与血吸虫、疫水及对肝脏有毒物质的接触,及时治疗黄疸、积证患者。《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对调摄也有很好的经验:“先令却盐味,厚衣衾,断妄想,禁忿怒。”即注意保暖,避免反复感邪;注意劳逸结合,病情较重时应多卧床休息,腹水较多者可取半卧位,避免劳累;注意营养,避免饮酒过度,病后应忌酒及粗硬饮食,腹水期应忌盐;宜安心静养,避免郁怒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