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丹丹妈刚回家,3岁的丹丹就奔向妈妈说额头痛。妈妈一看,丹丹的额头肿起了一个包,着急地问丹丹怎么回事。丹丹说是上厕所撞的,丹丹妈心疼孩子,问是怎么撞的,丹丹指着厨房里正在做饭的奶奶说“是奶奶推的”。
丹丹妈一听火冒三丈,奶奶平时做事粗心,自己跟孩子奶奶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早已经满肚子火没地方发泄,今天竟然推孙女撞墙,明摆着不喜欢女孩。脸一沉就冲进厨房,生气地跟孩子的奶奶对骂起来。
丹丹爸回家后感觉不对劲,随着肿包慢慢消退,越看越像被蚊子叮的包。丹丹爸问丹丹,是不是被蚊子叮的,丹丹点头说“是被蚊子叮的”。丹丹妈好不尴尬,奶奶哭诉着说要回老家,一场闹剧就这样收场。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说出一些从没发生过的事情,并且自相矛盾时却一脸坦然呢?看看下面5个情景,是否似曾相似?
情景1:小朋友可以打老师
3岁的小猪上幼儿园小班,这天放学时到幼儿园去接小猪,小猪妈被孩子的班主任叫进了办公室。老师说小猪今天在幼儿园犯错误,被老师批评时说了一句恐怖的话:“小朋友可以打老师!”当老师问小猪是谁教的,小猪脱口而出说是“妈妈教的”。老师的脸上写着大大的“轻蔑”,似乎在说“你这妈当得够好意思的!”
即使从没教过,但那一刻小猪妈却脸红耳赤,忍不住大声跟孩子质疑:“妈妈有这样教过你吗?”小猪低着头怯怯地说了声:“妈妈没教!”听到孩子的回答,小猪妈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气愤难消,回家后还用鸡毛掸子打小猪的手。
情景2:奶奶将雪糕涂在沙发上
一天周末,有客人来作客,木木妈在厨房忙活。木木在家里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雪糕,电视看得入迷间,竟然将沾满雪糕的手涂到了沙发上,布绒的沙发霎时间一片片的白色奶油印痕。木木妈从厨房出来时发现了沙发上的白色印痕,生气地故意问木木这是谁干的,木木张口说瞎话,说是旁边聊天的一个叔叔涂的,引得满屋子的客人哄堂大笑,被冤枉的叔叔满脸通红。木木妈忍不住打了木木一下,“竟然撒谎,看我等下不揍你!”
情景3:我今天去了月亮旅游
国庆节一天,爸爸带兰兰到游乐场玩了一天,两父女玩得不亦乐乎。当兰兰大汗淋漓地回到家后,妈妈故意问兰兰“今天去了哪里玩呀?”兰兰一本正经地说“去了一趟月亮旅游”,被奶奶一阵挖苦说“小小年纪竟然学会撒谎”,而兰兰只是一脸茫然,坚持说自己的确是去了月亮。爸妈面面相嘘,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怎么说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
情景4:爷爷尿裤子
爷爷有一天生病了,躺床上休息。有亲戚刚好来作客,故意逗丁丁说为什么爷爷这么晚没起床,丁丁脱口而出说“爷爷尿床了,所以不敢起床”。亲戚还真以为老人生病尿失禁,惹得爷爷勃然大怒,爸爸也因为丁丁的说谎把孩子教训了一番。但是没多久,丁丁又撒谎了,说警察叔叔打他,爸爸玩粑粑等,让家人好不头痛!
情景5:老师打我后背
球球放学后,跟妈妈说老师今天打他后背,所以睡不着,并且说明天也不想上学了。妈妈一听火冒三丈。正要打电话给老师,突然想到什么就问球球,“让妈妈看看你伤口”,妈妈将球球全身上下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任何伤痕。继而问球球:“老师打你的时候痛不痛”,球球摇头说不痛,老师还一边打一边跟他说“乖乖睡”,球球妈恍然大悟,原来是老师轻拍球球后背哄睡。幸亏问清楚,否则就冤枉老师了。
你家孩子遇到这情况了吗?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段,这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必经阶段,一般发生于2-5岁左右。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两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时接近90%。
这是因为6岁前的孩子,由于还不能分清楚现实与想象,对很多时间、空间、数量等概念都比较模糊,会经常出现无意识的撒谎行为,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撒谎,也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不正确。幼儿说认为,他们可能会把去了超市说成是去了公园,玩过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后就坚持说是自己的。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出现的这种无意识的撒谎,大多数情况下是出自某个特别强烈的愿望或想象。
当孩子出现无意识的说谎行为,家长最忌做的事情
不能因为孩子的谎言就认为孩子的道德不好,更不能给孩子贴上“骗子”、“大话精”、“吹牛皮”等标签,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掉说谎,还会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强化的坏作用,由于“标签”作用,可能会促使孩子更多地说谎。
正确的应对孩子的无意识撒谎行为,请这样做
对于6岁前的孩子说谎行为,父母没必要刻意纠正。比如孩子如果说上月球了,盲目指责反而会破坏孩子想象力。随着他们对社会认知越来越多,心智越来越成熟,他们便知道如何区分想象和现实,这种情况会逐渐消失。而当孩子到了6岁,他们心智已经成熟,他们较少把现实和想象混淆,撒谎大多数也是有意识的,这时期父母就要有意让孩子改正。
所以当孩子出现这情况时,你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如果你的亲戚朋友家小朋友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请告知他们不要因此责罚打骂孩子了哦!
为【幼儿说】公众号bb-edu原创文章,转载请标出处!我们专注于幼儿的健康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