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千万不要错过了早期教育的最新热门话题:说话。对宝宝说话,或许能够有效填补教育的空缺,将诸多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多项研究表明,早期接触语言的经验有助于帮助儿童建立学习的基础,为以后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做好铺垫。但是,如果宝宝也想和你说话,应该怎么办呢?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表明,婴儿也希望父母对他们发出的声音和模糊的语言做出回应。牙牙学语的孩子就已经会通过发声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父母的回应会使孩子浸没在人际互动中。甚至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他们就需要了解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了,而不需要一直听你滔滔不绝地对他们说话。
但是,如果父母只注意到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父母和社团成员语言意识活动中对“讲话”的强调,便很可能会错误地理解“对话教育”的本质。美国广播公司的教育频道推出了“3千万字项目”,旨在鼓励父母对孩子“说话”和进行互动。该项目由贝蒂·哈特和泰德·里斯莱主持的著名研究“美国少儿日常经验中的重要差异”命名。该研究表明,到3岁的时候,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就比更为富裕的同年龄儿童少3千万个。
政治领袖也据此采取了一系列政治主张,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在网站上发表题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评论文章,强调了“缩小不同阶层儿童差距”的重要性,呼吁家长和看护者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把孩子送到学校而不和他们说话,就像把孩子送到学校但不给他们食物和健康保障一样”,希拉里·克林顿写道,“这使得孩子更加难以发展出创造性和想象力,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可能导致儿童饥饿和儿童贫困”。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将见证这些“缩小词汇差距”的项目如何开展和发挥作用。布隆伯格慈善挑战赛将奖金捐献给了“词汇家访和家长教育计划”。该计划准备使用电子设备记录低收入家庭中儿童接触到的词汇数量,旨在帮助家庭缩小孩子词汇量差距。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千万不要误解这些杰出的研究成果,与孩子讲话不能是单向度的,我们无法把数量庞大的词汇硬塞进孩子的耳朵里。相反,这些运动帮助父母认识到了交流的力量。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在1岁以前也能从社会性交谈中获益,而父母对孩子的单向交流却用处不大。
值得高兴的是,希拉里·克林顿等世界领袖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儿童语言技能发展之上。让我们一起来传播正确的观点,不要仅仅对孩子滔滔不绝地大声说话,你也需要倾听孩子对你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