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 如何落地是更大的智慧

智力开发
满满妈妈
2016年01月05日 22:53

我对科学育儿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疯狂膜拜期。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学到了中外各界各种育儿理念,这些理念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也解决了我很多实实在在的难题。因为尝到了甜头,所以那会儿只要是什么专家或者专著提出的科学育儿理念,我便鼎力推崇,认为自己掌握到了失传已久的武功秘籍,凭此我便可以所向披靡。

第二个阶段是辩证成长期。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做妈妈的技能也就逐渐娴熟起来,开始不再纠结于某一顿饭吃不好或者某一觉睡不好,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与孩子的双重自由而努力,更多地开始思考或许某一些科学育儿理念并非适合我们普罗大众,开始辩证地、有选择地接受科学理念。

我来说两个例子。

比如给孩子把便。如今主流的育儿理念应当是一边倒地反对给孩子把屎把尿,理由是大部分孩子只有在2岁左右才能形成自主排便的意识,如果过早干预或者训练很有可能事与愿违,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影响孩子括约肌的发育,让膀胱得不到应有的蓄尿能力锻炼,甚至还有可能给孩子埋下痔疮的隐患。我们都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便拿着这套理论去说服家里人,让孩子一直穿着尿不湿,不让家人给孩子把便。

然而如今我却对此不以为然,我们不妨更宽容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来纸尿裤着实不便宜,两年下来的花销估计也就仅次于奶粉了,对于大部分普普通通的国人来讲,这种钱是能省则省的。二来目前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把屎把尿会导致痔疮的高发,我们更多的只是一厢情愿的猜测。再者因为不让把便这个问题,很多家庭的年轻父母与家里的老人把关系搞得很僵,我不止一次两次听到这类无可奈何的抱怨。实在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二者兼得呢。孩子刚出生大小便特别频繁且无法掌握规律的时候,我们就用尿不湿。慢慢等孩子大些了,可以掌握他们的大小便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适当地把一把。掌握好恰当的把便时机,充分尊重孩子的排便意愿,这完全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伤害。既节省了尿不湿,也缓和了与家里的看护人(主要是老人)的紧张关系,何乐而不为。所以啊,不要奉尿不湿为神灵,也不要视把便如猛虎。

另一个例子是让孩子光脚这件事。如今的主流育儿观依然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尽量让宝宝光脚走路,很少有人站出来提反对意见。孩子光脚自然是有很多的益处,主要就是让孩子的脚丫与各种各样不同质感的东西直接接触,更多地刺激脚部的神经末梢,进而刺激大脑发育及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

但是推崇这一理念的主要还是欧美国家,而欧美国家有一个我们大部分中国家庭都不具备的硬件条件,就是人家家里大都是有地毯的啊,我们中国家庭大部分都是冰冷的地板或者地砖。冬天就不提了,在我们没有暖气的南方,就是开上空调,光着脚在地板上走我都是吃不消的,何况孩子。夏天倒是可以试试,但也不可能特别长时间如此的。另外,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泥土石子几乎到处都是(这是我们不能规避的事实),要让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天天光着脚丫走路刺激脚底神经,想想是不是也挺醉的。再者,跟上一条把便一样,天天让娃光着脚跑,你能被老人的口水给淹死。

所以,不适合我们的方法借用过来也有可能适得其反。为了践行所谓的科学育儿理念而跟全世界翻脸,也不应该是我们的初衷。

这里我特别想提的一点是,很多科学育儿理念都是跟我们的家庭传统相冲突的。面对这些冲突我们很多时候选择的解决方法是硬碰硬,非要东风压倒西风,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伤和气。

再美好的科学理念,也必须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落地。而如何落地,是更大的智慧。科学与传统的和平相处才是我们的目的。说得具体点就是,比如把便,我们在做到不强迫不过度的前提下,适当放权给看护人,把便与尿不湿结合起来,或许这比一味地坚持把便要更实际得多。

科学育儿观念的普及对帮助我们养育好一个孩子的确功不可没,但是任何理念我们都应该批判性地接受,没有哪一套理论是适合所有人的。

作为母亲,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也要善于甄别。把科学理念留在心里作为我们的底气,但是具体如何运用我们要有自己的方式方法,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弄巧成拙。

再者,掌握了科学育儿理念的不见得就能养育好孩子,没有学过一点相关知识的未必就养不好孩子。满妈认为,我们只有在自己所处的条件内尽己之所能即可,结果如何,都不在我们的预料。所以,不必抱着功利的或者早成的想法去有所期待,做好眼下事就好。

科学育儿不应当是烛火,看似明亮,却让近前的人两眼漆黑,不见前路。它应当如灯塔,照亮渔人的方向,至于渔人何时起锚,何时远航,何时收网,那都是渔人自己的事。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