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朋友在聊天的时候提到产后避孕方法的问题,我说到自己是上环(也就是节育环)的方式避孕,朋友就问“你不怕子宫癌啊?”。在此之前,我只知道节育环是计生部门推荐的产后避孕方法之一,却没听说过会致癌的问题,于是就想到来扒一扒节育环是否会致癌的问题。
节育环如何“致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节育环致癌”的说法的依据,即当受精卵想要在子宫内着床时,不断动作的节育环会刮擦子宫壁,造成子宫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受精卵无法在子宫内正常着床受孕,从而造成流产,以达到避孕的目的。这样节育环就好比一种长期温和的刮宫流产术,等同于人流,所以使用节育环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认识节育环
接着,我们来了解下节育环在我们体内是怎么工作的。节育环也称为宫内节育器,根据作用机理主要可分为两类——惰性节育器和活性节育器。惰性节育器是用一些惰性材料,如不锈钢、金、银、塑料、橡胶等制成,有各种形状。由于金属圆环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和脱落率高,我国目前已停止其的生产。活性节育器是在惰性材料上涂上活性物质,如铜离子、激素、药物,以提高避孕效果,减少副作用。
不同类型的节育环作用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干扰精子的生存、运行和受精、干扰受精卵的运行及着床来实现避孕。惰性宫内节育器一方面会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子宫液的成分发生改变,影响精子的活跃度,干扰或者杀死胚泡;另一方面会使子宫内膜产生较多的前列腺素,改变输卵管的蠕动,使受精卵运行与子宫内膜发育不同步,从而影响受精卵的着床。
活性节育器则是在惰性节育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铜离子、孕酮或其替代品的缓慢释放。这些物质会使得受精卵得以生存的子宫内膜变得贫瘠,从而干扰受精卵的着床,另一方面子宫内环境的改变,增大了精子运行的难度[1]。
节育环≠刮宫流产术
通过以上对节育环工作原理的了解,我们发现无论是惰性节育器还是活性节育器,都没有采用流言中所说的“刮”或“擦”的物理手段来直接破坏子宫内膜。节育器是通过前列腺素、铜离子或者孕酮等的生物化学作用,使得受精卵无法在子宫内着床发育,最终排出体外。子宫内膜仍然是按照个人原本的月经周期,正常地增殖变厚、未受孕后脱落排出体外。
有人会担心节育环会诱发子宫内膜癌,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并未标明节育环与子宫内膜癌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反而有些研究发现节育环有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作用。而且在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2005年的指南里,明确指出宫内节育器可以提供安全、有效、可逆、长期的避孕效果,建议女性使用[2]。
节育环作为全世界都在使用和推广的避孕方法,在避孕的机制上是安全可靠的,并不会像流言中所认为的那样导致子宫癌。所以已经上了节育环或者打算上节育环的各位宝妈们,大可以放心使用。
参考文献:
[1] 卢培. 预防宫内节育器所致并发症[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08).
[2] David Hubacher. Renewed interest in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Evidence and explanation[J]. Contraception 2011; 83:291–294.
本文章版权归安徽莽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莽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