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孩子突如其来的尖叫大哭,是夜惊还是恶梦?无论是哪个,对家长来说都是不小的困扰。只要对症下药,就能减少发作的频率。
今天要介绍的两个名词,一个叫做「夜惊nightterror」,顾名思义就是睡觉睡到一半,忽然表现得非常惊恐;另一个叫做「恶梦nightmare」,恶梦应该就不用多解释了。不管是夜惊或是恶梦,对家长而言,都是不小的困扰,毕竟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孩子突如其来的尖叫大哭,不只吓到爸爸妈妈,恐怕也会造成邻居的抗议。
碰到有这类问题来求诊的家长,我通常会先问三个问题:
1._请问孩子大哭的情形,是发生在夜晚的前三分之一,还是后三分之一?
2._请问大哭的时候,孩子是闭着眼睛哭,还是睁开眼睛哭?
3._哭完之后,孩子是很快就睡回去,还是过一段时间仍害怕得睡不着觉?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如果都是前者:「发生在夜晚的前三分之一,闭着眼睛哭,哭完之后迷迷糊糊,接着又睡回去」,那么根据我的判断,大概是属于夜惊的范畴;反之,「发生在接近清晨,哭着找妈妈,很害怕的说有怪兽,不敢再睡回原来的床了」,那么,应该就是恶梦无误。
夜惊类似梦游,事后不会有印象
夜惊跟大人的梦游类似,都是发生在熟睡的时期,也就是夜晚的前三分之一时期,孩子尖叫时并没有意识,事后也不记得。除了尖叫之外,夜惊也可能伴随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盗汗等等症状。另外有些孩子在生病发烧的时候,也特别容易有夜惊的情形。
虽然夜惊发生的平均年龄是在四岁之后,但不代表四岁之前就不会出现。四岁前的夜惊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觉醒混淆」,尖叫哭泣时虽然可能会稍微张开眼睛,手脚生气得挥舞,但家长不论怎么安抚,通常是徒劳无功,最后宝宝是莫名其妙的自己又睡着了。
不过,若要讨论该如何「治疗」夜惊,恐怕有点言之过重了,因为夜惊宝宝并没有「生病」,这只是一个正常的睡眠反应。但是的确是有一些方法,家长可尝试看看,来减少夜惊的次数:
每天睡眠时程要规律。
1.睡眠环境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换来换去。
2.白天尽量降低孩子的焦虑情绪,这些压力有时候来自于家庭,有时候则是学校,或者刺激的电视节目与平板游戏。
3.积极治疗鼻塞,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
4.小心有些感冒药,也会引发夜惊的现象,可以停药试看看。
5.如果上述方法能处理的都做了,还有一招可以尝试,就是先观察孩子每天发生夜惊的时间点,在发作之前选择一个时机,轻轻叫醒孩子,喝杯水,再让他回去睡。这样也许就会跳过夜惊的事件,以减少发作频率。
至于发生在后半夜的恶梦,应该每个人都有经验吧!有时惊醒后,还可以叙述梦境里的怪物,或是令人害怕的剧情。通常作恶梦的孩子会眼睛睁开,找妈妈抱抱,这时候请不吝给他们拥抱,告诉孩子你在身边保护着,不用害怕,并且陪伴他们再次入眠。千万不要铁石心肠的告诉他们「乖乖回去自己睡」,这对孩子的心理是很大的伤害。
睡前两小时避免3C刺激
如果有反复作恶梦的情形发生,家长必须要警觉背后可能的原因,并且积极的处理之,比如可能在学校被霸凌,或是家中气氛让他感到焦虑不安等等。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安抚玩偶陪伴入睡,并建立温柔且规律的睡前仪式,这些都是减少恶梦的方法。特别切记,睡前两小时应严禁看电视,或玩刺激的平板游戏,以免大脑乱糟糟,造成恶梦多多喔。
公众号:蜜糖罐育儿平台
公众号ID: aoshenNutr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