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以前没发现,会后悔一辈子!

婴幼儿护理
网络
2015年10月30日 02:41

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儿童骨科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发病率在1‰左右,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6倍左右,左侧约为右侧的2倍,双侧约占35%。DDH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较以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名称更能够代表该病的全部畸形。

一、发现

目前基本上儿保时(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1周岁、1周岁半等儿保时)都会有“分髋检查”。儿保医生通过以下3个体表指诊来检查:1、婴儿仰卧,青蛙腿式压腿,看压腿角度,接近180度的正常;2、检查大腿皮纹是否对称,包括俯卧后臀及大腿纹的对称,腿纹对称的正常,但据称三分之一婴幼儿腿纹都不对称,即使腿纹不对称,髋关节不良的也只有30%的可能。3、局部肢体是否对称,包括臀部左右是否对称,两条腿的长短和粗细是否对称,女婴左右会阴唇是否对称。如果所有三项体征都存在问题,请引起高度重视。

二、髋关节的基础知识

1、女婴比男婴高发,发病率大概是男婴的2-3倍;据称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过高,髋关节容易发生问题,有报道称母亲怀孕保胎是过多使用黄体酮,可能对幼儿髋关节发育带来潜在风险。

2、刨宫产比顺产高发,原因是刨宫产时婴儿受外力强行拉出母体,髋关节容易受伤。

3、出生婴儿满月前,据称80%以上都存在髋关节不稳定情况,所以,满月期内的髋关节不稳定属于正常,但极其关键的是婴儿后续的发育和养护。大多数虽婴儿生长发育长好,但10%的婴幼儿会有可能发育不良,而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婴儿前6个月(或者说前1周岁)的不当护理而造成!爸爸妈妈要注意!完全由于婴儿自身发育残缺的髋关节严重疾病应该不会高于1%。属于小概率事件。

4、哪些不当的婴儿护理可能存在导致婴儿髋关节不良?

(1)、包蜡烛包,严重束缚婴儿两腿,特别是髋关节的外展(两大腿像青蛙腿一样的向外展开、趴开。)

(2)、穿连裤服,特别是连脚都包进去的连裤服。原因基本同上。所以据统计北方由于天气冷,给婴儿包裹的较为厚实,所以髋关节发病率要显著高于南方。

(3)、睡睡袋。原因基本同上

(4)、长期合腿抱幼儿。家长报幼儿要求分腿抱。原因基本同上。

(5)、意外拉扯婴儿腿部,或婴儿腿部受到垂直的严重受力等,也可能导致髋关节受伤。

5、髋关节的简单原理。

(1)、一个手握紧拳头,连同小臂就是一个大腿骨的模型;另一个手五指张开如爪状好比髋关节,用爪子手紧紧握住拳头,用爪型的手掌和手指最大面积的覆盖拳头,然后固定状态,可以试一下,拳头可以在“爪手”里旋转,但不会脱离出来。这就是正常的髋关节。

(2)、请将“爪手”小幅度的往一侧移动,问题不大,另一个拳头照样可以任意旋转,也不会脱离出来,但这已可能属于轻微发育不良。

(3)、请继续将那个“爪手” 再往同一侧移动,问题出来了,拳头就可能稍往反方向使点力就会脱离出爪手了!这就是严重的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三、髋关节发育不良到底有什么危害

1、最严重的情况:无法站立和行走。这是髋关节脱位的严重后果,所谓髋关节脱位,就是大腿骨从位于骨盆的髋臼里脱离出来,类似于手臂的脱臼,手臂脱臼了,手臂还能动吗?就是这个道理。大腿脱臼了,无法站立,更别说行走了。

2、半脱位,就是没有完全脱臼,但是股骨头已超过1/3未藏于髋臼内,随时有脱臼的风险。伴随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疼痛,站立不稳,站立和行走姿势异样等。

3、髋关节发育不良,指髋关节窝臼形态不佳,或者角度不佳,未能最大限度的覆盖住股骨头,也可细分为临界状态、轻微、中度、严重的可能偏向于半脱位。同样造成幼童站立不稳,容易摔跤,走路或站立姿势有异样。特别注意刚会走路的宝宝,走路时一侧病腿(主要指大腿)有较为明显的外翻,大腿走路有外趴样子,需特别注意。其他体表指症如皮纹不对称,大小屁股,两腿长短粗细不同等上文已说明。

4、髋关节疾病的渐进恶化。这是髋关节疾病可怕的地方。小时候可能问题不大,极容易被家长忽视,或者抱有侥幸心理,长长可能会好的,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以后渐进恶化,无法再矫正治疗,只能手术,并伴有终身后遗症的可能。婴儿期(1周岁之内)以及幼儿期(3周岁之内)如果只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并未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或不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长,髋关节受到的人体体重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儿童10多岁的时候,甚至于20岁的时候,髋关节偏移或者不完全覆盖股骨头会随时间和体重增加而日益加重,会逐渐导致关节酸痛,髋关节以及股骨头退行性病变提早,老化,坏死,脱位,严重的要替换人工髋关节。这是一种风险,一种潜在的,渐进的疾病风险,并不是说所有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全,今后10岁了,或20岁了,或等他们30、40岁了就必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事实上,据统计有近10%的髋关节发育不良会随幼儿生长发育自然痊愈的。),但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我个人认为,应该让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宝宝将来的这种可见风险。现在图个省力来赌今后的潜在疾病风险,我个人不赞同。但也要注意“合理”就是日记1中提到的也不能矫枉过正,要重视,但也要有分寸和尺度。后面会详细讲。

四、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最佳治疗时机

1、新生儿(出生3天内),据统计,新生儿刚出生,80%-90%髋关节都不稳定,先天髋关节畸形的只是极少数。请大家不要考虑对一个新生婴儿顾忌这个事情。

2、新生儿第一个月。新生儿最初的一个月至关重要,这是宝宝髋关节极其重要的稳定性发育阶段。不要包蜡烛包,不睡睡袋,不裹挟婴儿腿部,要让婴儿两腿适当的,间歇的,自然的,经常性但不刻意的保持如青蛙状分腿睡姿。

3、三足月前(含三足月)。都是宝宝髋关节极其重要的稳定性发育期,待宝宝可以竖抱了,一定坚持分腿抱!适当的每天可以给宝宝做分腿操。如坚持做到这几点,一般来说宝宝髋关节即可健康稳定的发育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4、一周岁之前的黄金治疗期。一般如果在足月儿保或3个月儿保的时候,或着家长自我体征检查(日期1里已讲过)发现有问题的,不要迟疑,尽量在3个月内进行B超检查。如果有发育不良的,不要着急,只要合理照料矫正,完全可以康复,而且可以永久康复痊愈,无任何后遗症。因为1周岁之前(特别指幼儿站立或行走之前)是人一生中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最佳黄金时机,也是人一生中唯一的一个窗口期!因为此阶段婴儿骨骼(包括髋关节和,股骨头)正在逐渐骨化,正由软性骨头逐渐发育成硬性的骨头,所以这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所以采用适当的料理和调整,包括佩戴一些矫形器(如蛙式支架或一些进口的专用矫形整形支架)有相当好的效用。但是一旦错过了这个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骨化窗口期,再要矫正髋关节发育不良,将相当难,很多时候只能开刀治疗,开刀治疗将非常痛苦,较严重的需要将髋关节骨性关节用硬力敲碎,重塑髋关节,而且需要石膏固定3个月以上,并且会伴有终身后遗症,比如病侧腿稍短,两腿长短不一,终身不能过度受力(比如不能剧烈或大幅度弹跳等)。同时一周岁之前婴儿自主意识较弱,且还不会站立行走,活动量小,这些都是矫正髋关节的极佳有利因素。所以请家长切记,1周岁前(站立和行走前)是治疗髋关节最好的黄金期,请家长重视!

5、一周岁至两周岁,也是矫正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个第二重要的时期。如果宝宝错过了一周岁之前的治疗黄金期,那么,这一年是最后的一次矫正机会期了。矫正方式类似于前面的方法,以及可以佩戴进口的行走支架,但由于该时期幼儿已有明确的自主意识,会加重幼儿对使用矫形器械的反抗,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二次伤害。同时,幼儿超过一周岁应该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但请注意,髋关节如果发育不良,站立和行走是非常不好的,会使本已发育不良的髋关节更加恶化,所以应该杜绝幼儿在髋关节正常前站立和行走,但同样会遭到幼儿的反抗。所以这个时候即是关节骨头骨化基本完成,矫形塑形在生理上难度更大,又因为幼儿的正常活动和自助意识的增强而带来的过程式反抗从而更进一步影响和削弱矫形塑形的效果。所以这个时期来矫形治疗将会特别艰辛和痛苦,小孩如是,大人如是。但是,请不要忘记,这是简单矫形髋关节的最后机会期了,再艰辛,再痛苦也要熬过去,熬过去就好了,要更大的耐性、容忍和付出。但切记不能再错过这一年的有效矫正治疗期了!再难也要挺过去。我们就是这么熬过来的,所以感触才会这么深。

6、两周岁以后,已很难在矫形塑形治疗了,保守的方法就是定期随访,严控活动量,看病情发展;激进的,或者病情恶化的,只有手术了,并极可能伴有终身后遗症。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重视,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五、第一次B超检查

如在儿保分髋检查有问题的,可至大医院做髋关节B超检查。B超检查一般只适合于6个月以下宝宝的髋关节检查,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髋关节以及大腿股骨头都尚未骨化完成,以软骨为主,B超可见,如月龄增加骨化后,硬质的骨头B超就看不见了。但也有上海权威的专家超过18个月的幼儿仍然以B超数据作为参照的(以后会写到)。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家长的是,这个病一定要早查早治,越小检查,越小干预,越容易,大了,哪怕1岁后再重视这个问题,就非常麻烦,矫正或者治疗都极其痛苦。建议家长要越早越好,我个人建议最好是3个月内的宝宝,如发现儿保分髋有问题,或者自我检查皮纹不对的,马上B超检查!B超检查辐射非常小,几乎可忽略不计,对小孩没有任何伤害。你想,妈妈怀孕的时候不都1个月一次,最后2周一次B超吗?B超对小孩完全安全!就是一句话,一定要早查!宁可B超检查放心,不可错漏今后遗憾悔恨。

正常的髋关节B超数据如下:(左右髋关节有各自的角度数据)

a角>60度

B角<55度

d/D>50%(有的B超无此数据)

髋臼窝外形满意,骨性髋臼外缘锐利,软骨性髋臼能覆盖股骨头,股骨头内未见明显点状强回声。

如符合上述标准,即为正常髋关节。表述为“髋关节I型”,就是正常。

其中a角的度数似乎更为重要一点,如果a<55度的话就相对需要高度重视了。目前不同医生对于角度的容忍度也的确有差异,这个差异在于60度到55度之间。a>60度属于正常没有异议,差异在于55<a<60度的,有的医生认为是髋关节不稳定,但可以容忍,无需特别治疗,但需要生活照料上的配合(比如分腿抱,比如压腿做操等),1周岁之前每3个月定期B超检查,这样的医生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婴儿髋关节绝大多数不稳定,是一个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发育的过程,每个孩子个体差异很大,有的长的快一点,有的长的慢一点,都属于正常。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医生是负责的,比如58度、59度类似临界点的,的确不应该以治疗矫正的方法,有些矫枉过正了,特别是3个月内的婴儿。但有的医生认为a只要<60度就应该启用治疗程序,一般为佩戴蛙式支架,我个人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确有点矫枉过正,反而会造成大量的后遗症和负面效果。(我以后的文章里会写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a<55的话,的确存在问题,该矫正就需要矫正了,各个医生对这个也是相对一致的。

由于篇幅限制,今天先到这里。

下一期,小编会给大家讲讲一些简易的髋关节恢复方法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