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晚上总是刚睡下没多久就突然哭闹,要哄好久才会再睡下去,这是什么情况呀?”新手妈妈小陈困惑的问道。
“宝宝总是在睡眠中惊醒,还哭闹,难道这是因为看到不干净的东西做噩梦了?我要请神婆来做做法吗?”小陈意图通过鬼神之说来解决这难解的问题。
对许多新手父母来说,照顾新生儿最辛苦的即便是宝宝半夜啼哭不止。如果你家的宝宝患有以上的症状,那就要注意啦,这并不是看到了“鬼”,是患上了小儿夜惊的疾病!
小儿夜惊症这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因为孩子如果半夜经常无休止的哭闹,轻则影响一家子的睡眠质量,重则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家有“夜哭宝”的家长朋友们都要行动起来啦,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小儿夜哭症。
【小儿夜惊是什么】
小儿夜惊是指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因寒、热、受惊等而致的夜间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
这是一种常见于小儿的睡眠障碍,主要为反复出现从睡眠中突然醒来并惊叫,通常发生在深度睡眠前三分之一阶段,大约在入睡后15-30分钟发生。
【小儿夜惊的症状】
宝宝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如:两眼直视,手足乱动,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发作时间一般持续1-10分钟。
【小儿夜惊证候分类】
1.脾阳亏虚
哭声低微,睡喜弯曲,腹部喜温喜按,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唇舌色淡,苔薄白,指纹淡红。
2.心经积热
哭声较响,见灯火则啼哭更剧。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暖多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紫红。
3.惊恐伤神
夜寐突然惊醒而啼哭,哭声尖锐,如见异物状,紧偎母怀,面色青灰。舌苔正常,指纹青紫。
【小儿夜惊的治疗方案】
一、日常护理方案
1.安排宝宝的生活有规律,避免白天过于兴奋;
2.睡前不讲紧张兴奋的故事或者惊悚恐怖的影片,不要用威胁的方式哄宝宝;
3.入睡睡前让宝宝充分放松,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安然入睡。
二、药物治疗方案
脾虚的患儿可服用小建中汤、四君子汤等健脾之剂;内有积热或惊恐伤神的患儿,可口服小儿七珍丸。
三、饮食调理方案
多食麻山药粥及蔬菜水果,少食肥甘厚腻之品,晚餐不能过饱,饮食要规律。
四、中医按摩方案
患儿俯卧,撩起上衣,露出整个腰背,施术者先温暖两手再在患儿背部上下按摩数遍,使肌肉放松,然后两手半握拳,施术时从患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用拇指挠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3指同时用力,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
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此为一遍,一般每捏三下将脊背皮肤提一下,如此反复6遍,2周为1个疗程。
【小儿夜惊的保健贴士】
小儿夜惊现象多发生在3%的宝宝中,男略多于女,可发生在宝宝的任何时期。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促进大脑正常发育;
2、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宝宝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宝宝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宝宝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
3、宝宝上床休息后,作为父母可亲切地陪宝宝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往往能让宝宝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4、白天适度增加宝宝的运动量,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宝宝因白天的活动量大,累了,晚上更容易入睡,睡眠质量也更有保障。
无论待孕、已孕、新晋、待产、已生妈妈必加公众号【科学育儿】,和营养师辰辰妈719372一起了解宝宝喂养营养护理早教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