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为什么会出现马牙?
乳牙胚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牙板就会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渐增生角质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状的白色颗粒,这就是“马牙”,也叫“板牙”。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它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都不像牙齿,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马牙不是病,它是牙齿发生过程中伴发的现象,并不是人人都长。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便会自行脱落。
马牙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能会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
妈妈该如何对待“马牙”
“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这样做才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健康。
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不会用针的妈妈慎用)
马牙、鹅口疮傻傻分不清楚
“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这样做才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健康。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马牙不是病
有些人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儿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丰富,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