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亲子天下编辑部
(Photo by ThomasLife @ flickr)
读者提问:宝宝一岁半了,现在会咬指甲,甚至把指甲咬得很短很短,阻止她也没有用,有时候还会用哭的。我曾拿东西引诱她,可是没用,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她戒掉咬指甲的坏习惯呢?
旭立心理咨商中心心理师黄柏嘉回复:
两岁以前的孩子,吸吮手指是获得抚慰与安全感的重要方法,有时也会伴随啃咬指甲的行为出现,这是属于自然的现象,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不需要特别让孩子戒除。但若是两岁之后仍旧持续这个习惯,将会造成牙齿突出、指甲变形等问题,需要更积极的介入矫正。以下提供父母几个介入原则:
排除外在可能的压力源:吸吮手指、啃咬指甲是宝宝安抚自己的方法,通常与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关。宝宝的语言不够流利,父母若是仔细观察,仍可找出造成宝宝紧张情绪的原因。常见原因有:环境中过多的噪音、成人过度的逗弄、频繁更换照顾者,或是管教的程度与频率。父母可以先找出可能的原因,逐一为宝宝排除,再观察啃咬指甲的行为是否减少。
手部游戏与运动:孩子清醒的时候,可以多跟他玩一些双手并用的游戏,例如:在地上滚球、拍拍手、搂抱小熊等;或是让孩子做一些全身性的运动,例如:外出散步、躲猫猫等。进行上述活动的目的除了让孩子转移注意力,不要一直把焦点放在啃咬指甲之外,藉由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以及肢体运动也可以有效宣泄孩子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减少孩子安抚自己的需求。
慢慢来、比较快:介入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宝宝逐渐减少啃咬指甲的行为,而不是立即消失。过于急切的介入方式,例如:在指甲上涂抹辣椒、严厉的警告或责骂,都会使孩子感到更紧张,反而强化了啃咬指甲这个行为。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公众号(号:cn-par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