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孩子不被孤立,爸爸妈妈必须了解宝宝心中的7大恐惧

婴幼儿护理
小顽童
2015年11月15日 17:14

文/小昭

2岁后孩子逐渐学会了表达自己,同时和小伙伴的接触也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攻击,同时也会心生恐惧,还会害怕其他人的攻击。

有的孩子总是会害怕其他小朋友抢他玩具,当小朋友走过来时,就马上将玩具藏在身后。

孩子自信心和自主性增强的同时,他也需要恐惧感来控制自己。这个小小朋友现在很希望自己拥有强大能量,但是他又是那么弱小。于是他处于两难的局面。

这种自控和攻击行为的冲突会导致孩子对生活中的一些新事物产生恐惧。主要有以下9大类:

1.对狗及其他会咬人的动物

孩子对已经见过的狗,不会产生恐惧。但是对于陌生的狗或者动物,会产生咬人的恐惧。这种恐惧会联系到人,比如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看到一个陌生的人。宝宝可能会觉得他也会咬人。

2.对巨响的恐惧

比如听到打雷的声音。记得2岁之前伟宝对雷声并不害怕,反而会很专注地听,并笑出声。但是2岁后,他听到雷声就会很紧张地躲到我怀里。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人员猜测可能孩子会回忆起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刻,它觉得这些声音和自己有关。

3.对黑暗,巫婆和鬼魂的恐惧

2岁后的儿童会有一些幻想的形象,在宝宝追求独立发展的成长期,他们既希望对父母的依赖,又希望自己能独立,这时,这些形象会对抗宝宝的依赖需求,促使他们自立。

4.高处的恐惧。

自从韦宝在台阶上摔倒后,每次走台阶就会很小心翼翼。他已经开始意识到从高处坠落有危险,就会开始害怕,在那些危险的地方开始控制自己的行为。

5.对父母离开的恐惧

对父母离开的恐惧,会加重分离焦虑及厌学情绪。有的小朋友会不愿意去幼儿园,或者进入新环境时会很羞怯,从而产生恐惧感。他们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保护,尤其是家里小动物死亡的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会一直陪着他,不会在他的生活中消失。因为对周围人离开的恐惧,所以有的孩子会在2岁后表现出很粘人的现象,父母了解这种现象后,尊重孩子就好。

6.对陌生人的恐惧

我们虽然应该让孩子明白,有的陌生人给的东西是不能吃的。但是不能夸大说词,当孩子过于害怕陌生人,就很难和生活中新出现的人建立联系了。不让孩子过度害怕陌生人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知道任何害怕都可以和父母交流。父母一定要学会倾听和回应。

7.对好斗孩子的恐惧

当孩子逐渐长大,对同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孩子以后在学校不被孤立,孩子必须从2岁开始学会和他人相处。父母可以通过一两个孩子参与一起参与游戏,帮助他们成为好朋友。当受到欺负时,告诉孩子你也为他难过,别人欺负他是错误的。但是很遗憾所有人都要学习面对别人的欺负。虽然孩子可能现在并不理解,父母坚持说,孩子总有一天会明白。

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恐惧心情,告诉孩子这些事物是可以有方法解决的。当孩子努力寻找面对恐惧的方法时,给他足够的支持。允许他依赖你,允许他抱自己的娃娃。

让孩子和你一起做些事,这有助于提高他的自信心。

了解了孩子的这些恐惧,爸爸妈妈们可以对孩子的行为有所掌握,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