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友庄庄最近有件烦心事:自从宝宝加了辅食,两天没有拉臭臭了,有时就会肚子痛到睡不着,醒来哭闹。有经验的妈妈有木有好的方法?
不少窝友给出了自己经验之谈的:
极盏陶子:飞机抱和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
文娟:给孩子吃点益生菌,调理一下肠胃。
蓉蓉:开塞露就好。
纪老师:宝宝是脾虚症状,多是脾胃虚寒,可以吃点燕窝补肺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
文潇:苹果泥,西梅泥,香蕉泥,益生菌,严重的话用开塞露。平时有意识给宝宝多喝水。
同同:顺时针揉肚子,辅食添加可能有问题——每次加一样,然后至少观察3天,看宝宝有没有不适,如果有不适说明宝宝现在不能吃,要换一种。
丽丽:如果是辅食的原因,先停辅食,大便干燥就给宝宝多喝水和水果汁。
这么多方法,果然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素问就这些妙招给大家解释一下。
关键词:辅食,便秘
宝宝添加辅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像是考验妈妈耐心和厨艺的技术活,这话可一点都不假。上周门诊来了一个小病人咳嗽有一周了,听诊肺部大量的湿啰音,拍片子一看是支气管肺炎。一问妈妈说宝宝10个月了,还没加任何辅食,孩子已经因为肺炎住院好几次了。原因只有一个:宝宝拒绝辅食!妈妈也没招了。宝宝1岁是生长最快的时候,6个月后光吃母乳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就需要给宝宝“开小灶”,这就是我们说的辅食。辅食的添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稀到稠,从少到多,从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5-6个月是可以添加米粉、粥、菜泥、水果泥(苹果泥、香蕉泥),口味清淡多汁。发现宝宝大便偏干,腹部有点胀胀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给宝宝多喝点水。宝宝第一次添加辅食,正如窝友同同讲的,有一个适应期,毕竟是第一次尝试母乳以外的东西,宝宝的肠胃不一定耐受,每次只加一样,观察3天看宝宝有没有不适,每次换尿不湿的时候看看大便的性状和量,是偏稀还是偏硬,判断有没有腹泻、便秘等胃肠问题。
宝妈可能疑惑为什么宝宝添了辅食就容易大便干结甚至不拉粑粑了?便秘和肠道功能息息相关,肠道内有许多菌群,有好的也有坏的。其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可以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产生短链脂肪酸,同时伴有很多水分,大便变得很软,容易通过肠道的蠕动排出。宝宝单纯母乳喂养时,母乳中有一种成分叫低聚糖,一种可溶性纤维素,保证了宝宝肠道的稳定,菌群协调。添加辅食后,考虑宝宝的消化不好,食物都做的很精细,虽然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但这一过程中也破坏了纤维素,肠道的蠕动减少,引起宝宝便秘。
了解了辅食添加后宝宝便秘的原因了,就好解决问题啦!
1、益生菌法
益生菌是模拟母乳喂养婴儿肠道正常菌群而应运而生的,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容易生病跟母乳喂养的孩子肠道菌群稳定是分不开的。门诊遇到便秘宝宝最常用药物就是金双歧或者妈咪爱。金双歧,是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三联疗法。妈咪爱也叫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含有两种活菌——枯草杆菌和肠球菌。益生菌法直接补充正常生理菌丛,抑制致病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抑制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达到调整肠道内菌群失调的目的。益生菌像肠道里的一杆秤,维持着肠道的平衡,双向调节胃肠功能。便秘时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把肠道中的毒素排出去,同时能促进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增加水分,润肠通便。这里不建议妈妈宝宝喝所谓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且不说广告含有的水分有多少,宝宝1岁内最好不接受鲜奶制品,避免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
2、开塞露通便法
开塞露是利用硫酸镁的高渗性吸收水分,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甘露醇的润滑作用,大便容易排出。这很好理解,其实就是渗透压原理,水从浓度低的地方跑到浓度高的地方,肠道中吸引更多的水分来软化大便。开塞露开口端坚硬粗糙,宝宝经常会造成小儿肛周粘膜红肿、疼痛。宝宝便秘偶尔用一次没有关系,但是长期靠开塞露产生依赖性,通便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3、乳果糖通便法
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低分子量有机酸,引起肠道内pH值下降,肠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这跟开塞露的原理是一样的。不过乳果糖还可以刺激结肠蠕动,双管齐下,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婴儿每日5毫升即可,不可多用哦!要培养宝宝自己的排便意识。
4、肥皂条通便法
将普通肥皂修成圆条状(底部直径1厘米左右,长3厘米左右)用水泡光滑后塞入肛门,由于肥皂的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使肠蠕动增加、润滑肠壁而引起自动排便。不过,如果宝宝有肛门黏膜溃疡、肛裂,就不宜使用此法。
温馨提示:开塞露、乳果糖和肥皂条都属于灌肠疗法,灌肠会使宝宝产生依赖,养成不好的排便习惯。只有在四天以上不排便的情况下才可以适当运用。
5、推拿按摩法
这是我最想推荐给妈咪们的方法,不仅可以预防便秘,调节脾胃,对于宝宝厌食、腹泻、挑食都有很好的作用。
第一步:揉天枢3分钟——疏调大肠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第二步:揉摸腹部5分钟——消食导滞、泄热通便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在儿科病房工作时宝宝如果腹泻,直接在肚脐上贴虚寒贴,就像女生姨妈痛贴暖宝宝一样,肚脐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
第三步:下推七节骨2分钟——升降脾胃,调理二便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推荐理由: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第四步:揉鱼尾2分钟——通气理大肠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推荐理由: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
添加朋友“yanguiren100”(长按字母和数字即可复制)
丁香,简单纯粹,极盏燕窝创始人,和团队一起创作原创文300多篇,涵盖燕窝鉴别,燕窝常识,燕窝功效,中医养生等方面。
铁杆窝友可添加“272250833”,备注“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