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证明:爸爸妈妈用这一个动作,就可以让孩子早开口说话

育儿
小顽童
2015年11月04日 02:14

婴幼儿语言学习的强化

前面有提到婴儿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收听,已经在大脑里储存了语言信息,语言机制已经被激发出来,为说话做好了准备。

我们通过日常生活和对话,给孩子输入了海量的语言信息,照理应该孩子在差不多时间会说话,但是,现实中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快,有的孩子说话慢呢?

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看法是多给孩子说话,多讲故事,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学会说话了。采访丹麦妈妈时,她也告诉我丹麦家庭医生和育婴师都要求在孩子出生时就跟孩子说话。

在我们社区,很多妈妈为了让孩子能从小接受第二外语,早早就配备了一个故事机,每天放英文歌给孩子听。一位妈妈告诉我,她从孩子睁开眼起,就开始放英文歌,一边穿衣服,一边听。问她是否确定这样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有帮助,她说她相信有帮助,孩子有语言环境才能学会说话。

早在1994年,哈特博士和里斯利博士就针对婴儿语言学习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他们选择7-9个月的宝宝家庭作为研究对象,拍摄诸如妈妈给宝宝喂饭,在宝宝身边做家务等。

每个月记录一次,直到孩子三岁。其中有的家庭父母说话复杂,词汇多,有的家庭父母说话简单,词汇量少。他们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那些听到词汇量多的孩子比听到词汇量少的孩子掌握的词要多很多。因此,他们认为孩子听到的语言复杂性、多样性和字词数,确实会推动孩子的语言发展。

但是仅仅靠父母把海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孩子大脑,是远远不够的。

凯瑟琳·塔梅斯·雷蒙德博士研究了父母反应对婴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因为婴儿在9个月大时语言相关的运动肌肉已发育完成。因此他们也选择了9个月月龄的宝宝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先是在地板上放好玩具,然后让妈妈和孩子一起玩10分钟。

摄像机会记录下整个亲子活动过程,事后研究人员会一秒一秒地分析录像。诸如孩子朝外边看,伸手拿玩具,品尝玩具,妈妈得回应频次等,一直追踪到2岁左右。他们发现这些婴儿平均13个月前会说出第一个词,18个月的宝宝可以掌握50个词,并且能将这些单词进行组合,也可以描述一些事情。但是这些婴儿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相当迅速,有的却非常迟缓。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结果确有如此不同?

他们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那些语言能力发展迅速的孩子得到的回应频次比发展迟缓的孩子明显要多。这也证明了父母的及时回应对孩子语言发展的相关性。

只是这并不能证明父母的回应就是加快孩子语言发展的原因,说服力还不够。

婴幼儿语言发展专家迈克尔·戈尔茨坦博士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分为两天进行,第一天让一对母子进入一个房间,房间里铺着厚地毯,墙上画着米老鼠,地上堆放着各种孩子爱玩的玩具。事先并没有告知这位妈妈做什么实验,但她知道会被记录。

第一天只告诉她陪孩子玩就行。在房间里研究人员事先安装了三台摄像机,用白布盖好。妈妈只要陪孩子玩半小时就行。第二天,9个月大的宝宝穿上了棉衣,胸前口袋里放着一个敏感的无线话筒。妈妈戴着耳机,用来听研究人员的指令。

同样是陪着孩子玩半小时,只是这次研究人员会在固定时间给予指示。10分钟后,研究人员发出“行动”的指令,妈妈就必须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抚摸他的头,或者亲吻他。

妈妈或许有注意到更多的动作,踢腿,伸手,发出更多的声音,但是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在最后的10分钟里,研究人员没有再给指示,妈妈只是和平时一样陪孩子玩。

在另一间房间里,宝宝的每一次出声都会通过话筒传给研究人员,只要宝宝有发声或者有意向需求,研究人员就会立刻发出让妈妈拥抱孩子的指令。

之后,研究人员对视频进行分析发现:第一个10分钟里,妈妈和孩子一起玩,和平时在家里玩没什么两样,此时婴儿平均发声25次。到了第二个10分钟,婴儿一发声,妈妈就对宝宝进行回应,或者说话,或者拥抱,或者亲吻。这时孩子的发音次数猛增到55次,而且声音的复杂程度也有提升,发音的清晰度比原来要高50%。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仅仅10分钟的时间,就让婴儿的语言能力向前推进了5个月。父母的抚摸和鼓励孩子发声,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尽然如此神速。如果不是因为实验,我们不了解孩子的这个特点,孩子会不会觉得很郁闷,爸爸妈妈你们怎么不理我?错过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我们会不会感到遗憾?

在伟宝22个月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个实验。但很庆幸我用的“应景教育”和这个实验是如此的相似。

小顽童:更多信息欢迎订阅xdyix666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