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幼儿逆反期

育儿
孙涛营养师
2015年11月11日 23:20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孙涛

常常会有一些家长抱怨说:“我家宝宝最近非常不听话,什么事都喜欢跟我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怎么办呀!”每当这时,我都会跟家长说“恭喜你,你家宝宝长大啦”!

很多家长都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才会有逆反期,实际上,当宝宝说出一个“我”字开始,预示着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当宝宝说出第一个“不”字,预示着宝宝开始“闹独立”了,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成为“第一逆反期”,一般出现在2岁到5岁,这一阶段是幼儿生长发育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作为家长一定要认真、科学的对待这一时期,见招拆招,积极应对宝宝的每一个“不”,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幼儿逆反期。

案例1:两岁的乐乐正在和妈妈开心的玩着积木,爸爸下班回家,也想参与其中,可是乐乐就是不让爸爸参加。无论爸爸怎么百般讨好,妈妈怎么哄劝,乐乐就是不让爸爸玩,而且还生气的把积木推到了。

解析:乐乐的这种行为就是幼儿逆反期的典型表现之一:表现固执,而且还有支配他人。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主选择伙伴和游戏的权利,他想要自己做的事情,就一定自己做,想要妈妈陪着一起做的事情,其他人绝对不能代替。

对策:遇到类似情况,既不能“硬碰硬”,也不能“太讨好”,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冷处理”,也就是忽略孩子的这种行为。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这种固执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反而是家长的哄、劝、说教会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因此,面对这种行为,爸爸不要就可以在旁边静静的看着,或者当孩子把积木丢开的时候,假装积木砸到了自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案例2:吃完午饭,3岁的妞妞坐在沙发上,拿起靠垫扔在地上,妈妈走过来,捡起靠垫说:“妞妞,不要再扔了,地上脏!”可是孩子根本不听,扔的不亦乐乎。

解析: 三四岁左右的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看到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扔东西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个方式,她在尝试扔掉的东西是否会消失,自己是否会回来,此时,如果父母简单粗暴的训斥孩子,会打击孩子的求知欲望,长期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同时也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是跟父母对着干。

对策:既然孩子想探索世界,就让她自己玩,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扔出去的东西自己捡回来,你会发现她来回自己重复几次,自然就放弃了这个游戏,开始去玩其他的了。

案例3:毛毛今年2.5岁了,最近总是无缘无故的会打人,而且会毫无理由的发脾气,父母非常苦恼。

解析: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因为孩子会效仿你的行为,觉得你生气,那我就更生气。虽然他不到三岁,但是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般来讲,幼儿的“生气”也就持续10分钟。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一种下意识动作,或者是简单的模仿,这个时候一定要正确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呵斥。

对策:对于无理由的哭闹、发脾气、打人时,家长第一步是采用冷处理,也就是对孩子的行为视而不见,此时,孩子肯定会更卖力的哭、闹,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此时作为家长一定要沉住气,不要心疼孩子,可以让他哭一会;第二步,就是等孩子情绪平静了,再问问他刚才为什么这样做,哪里做的不对,为什么不对,跟孩子好好沟通。第三步,一定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不断强化,慢慢改变不良习惯。

总之,在应对第一逆反期时,作为家长要做到:1.做好幼儿心理学的知识储备;2.在安全且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多给幼儿选择的权利;3.适当学会冷处理,帮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4.多用正向思维,多鼓励,少惩罚;5.用游戏的方式宣泄孩子的情绪;6.如果非要惩罚,请全家保持一致,坚守原则。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