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又实用的解读:你不了解的母乳

育儿
Blue Health 营养师团
2015年11月12日 10:3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 | YY

编辑 | 小灰灰

都说母乳喂养好,可是真的喂起来还是有些手足无措呢!为了平复当妈的你心中的小慌张,YY准备了一系列母乳喂养小贴士,让你喂得安心又放心!

作为系列第二话,今天我们也接着来看看关于母乳的小知识。

虽然母乳看上去不会有太大的不同,但是母乳的成分其实在哺乳过程中会经历几次大的变化。从临产的那些天到宝宝出生的头几天,妈妈会分泌少量的乳汁,也就是初乳。初乳是“液体黄金”,量少但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抗体。再过几天,妈妈分泌的乳汁成分会渐渐改变。这个成分不断改变的母乳,就是过渡乳。宝宝出生之后的大约第10-14天之后,妈妈们的乳汁的成分就逐渐趋于稳定,在之后的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哺乳过程中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这个时候,乳汁就从“初乳”蜕变成了“成熟乳”。

但是, 不同阶段的母乳并没有“好”和“坏”的区别。妈妈学着产奶的同时,宝宝也在学着自己进食。而且,大自然并没有打算在妈妈学习的期间饿着宝宝,妈妈这些成分不同的母乳,都恰好能够满足宝宝当时的营养需求,可谓是“正确的时间下的正确的奶”。

成熟乳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各种活性物质。前面的这些营养成分,奶粉喂养也都可以满足,所以我们只讲一点不一样的成分,也就是活性物质。活性物质主要包括酶,激素,生长因子,抗体,白细胞等等。它们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这帮助宝宝消化、抵御病原体、促进生长发育等重要角色。

母乳与奶粉的成分对比

图片来源WIC(Women, Infant and Child Program,)

翻译:BlueHealth营养师团YY

母乳中有很大一部分酶,是消化酶。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扮演着“虚拟餐具”的角色,负责把母乳中各种营养成分切开的,从而促进消化。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不成熟,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即使是面对相对好消化的母乳,宝宝可能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母乳简直就是贴心得不能再贴心,不仅送饭送到家,还附赠餐具并帮宝宝切好,生怕宝宝没办法消化吸收!

母乳中还含有激素和生长因子。它们负责发送信号给宝宝体内各个器官,让它们正常运行以及生长发育。有些人可能会说,奶粉喂养的宝宝也可以自己合成激素和生长因子啊,我们家奶粉喂养的宝宝比隔壁家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加白白胖胖呢。通常,我们确实能看到奶粉喂养的宝宝长得比较快,但是你以为母乳会认输一分一毫吗?才不呢!研究表明,母乳会将婴儿体内的激素和生长因子调控得恰到好处,从而防止婴儿体重增加过快。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母乳中还含有抗体。母乳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那么YY就来讲一点更神奇的东西。

众所周知,我们身体当中的抗体往往是专门针对某一种抗原而特殊制造出来的。而宝宝需要至少几周甚至几个月之后才开始发育这个能力,免疫系统完全发育成熟则需5年左右。当妈妈和宝宝暴露在同样的环境里时,妈妈可以通过呼吸,进食以及皮肤接触等等方式感受到各种抗原,并且合成与之相对应的抗体,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所以妈妈就是宝宝行走的免疫系统。同时,妈妈合成的抗体还会自动忽略宝宝肠道中有益的细菌,只攻击有害细菌,不过科学家们至今还不确定妈妈的免疫系统是做到这一点的。

母乳的成分不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就连在单次的哺乳中,母乳也可以细分为前奶和后奶。

“前奶”(foremilk)通常指每一次哺乳时,宝宝刚开始吸食到的奶水。前奶因含水量高而显得比较稀薄;前奶富含乳糖,但脂肪含量较低。“后奶”(hindmilk)则是宝宝在每次哺乳后期所吸食到的脂肪含量较高的奶。

图中左边为“前奶”,右边为“后奶”

图片来源:kellymom.com

然而,前奶和后奶并不是像初乳和成熟乳那样有明显区别的两种奶。“前奶”和“后奶”的不同是因为乳汁分泌的机理导致的。在乳汁分泌的过程中,脂肪容易聚集成团,并粘黏在乳腺泡的细胞膜上,比较难被送出来(但宝宝的吮吸可以加速这一过程),所以哺乳时脂肪总是“姗姗来迟”。神奇的是,脂肪的"迟到"也与宝宝的需求完全吻合:在宝宝刚开始哺乳的时候,大量的水解决了宝宝口渴的问题,而乳糖则是最容易被直接利用的营养成分,立刻供给宝宝能量。随着"前奶"慢慢转化成“后奶”,脂肪含量越来越高,宝宝也得到较多的能量储备,足够使用到下一次哺乳。

研究表明,乳汁的脂肪含量与乳房的“清空”程度直接相关的。所以如果上一次哺乳的时候乳房没有被清空的话,接下来一次哺乳的“前奶”很可能会比之前那次哺乳的“后奶”的脂肪含量还要高。

1. Savino, F., Liguori, S., Fissore, M.,& Oggero, R. (2009). Breast Milk Hormones and Their Protective Effect onObe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Endocrinology, 1-8.

2. Newman, J. (1995). How Breast MilkProtects Newborns. Scientific American, 76-79.

3. Shahani. K. M., Kwan A. J., &Beverly A. Friend. (1980).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enzymes in human milk. The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861-1868.

4. Kelly Bonyata, BS, IBCLC. Foremilk andhindmilk - what does this mean? http://kellymom.com/bf/got-milk/basics/foremilk-hindmilk/

5. La Leche League International. What isthe difference between foremilk and hindmilk?http://www.llli.org/faq/foremilk.html

——本篇完——

营养师团会坚持更新原创文章,对团队成员来说,公共健康领域是我们的专业和兴趣所在,而对于看到我们文章的每一位读者, 希望我们的坚持可以为你展示那些息息相关的生活背后的有趣视角。

郑重声明

文章内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均受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法律的保护。

未经我公司正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为任何目的使用以及向任何自然人或单位提供、复印、复制、出版或者利用本文内任何内容,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经济赔偿和其他侵权法律责任。

联系转载、约稿、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bluehealth@126.com

公众订阅号:Dihealth

婴童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