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亲喂母乳是最好的育婴方式,可是,当妈妈回到职场便无法再亲喂宝宝,宝宝就得用奶瓶喝奶。然而,习惯了妈妈亲喂的宝宝对奶瓶通常很抗拒,甚至有些宝宝会大哭不吃,饿了一天就是要等到妈妈回家喂奶。这样的情景实在令人鼻酸。该如何让宝宝接受奶瓶?宝宝喝得太少,会不会营养不足?其实,如果有重回职场的计划,妈妈就必须掌握从亲喂转为瓶喂的技巧,才能避免宝宝不吃的困扰。
新手妈妈担心宝宝会“乳头混淆”,出生后多会选择直接让宝宝吸吮乳房的方式亲喂宝宝。亲喂是最自然的方式,而且好处多多,只要过了磨合期,妈妈和宝宝找到彼此最契合的点,相信双方都会爱上亲喂母乳的甜蜜时光。
一、宝宝不爱奶瓶的原因
许多妈妈在产假结束后就回到职场。习惯了妈妈亲喂的宝宝,突然要转换成用奶瓶喝奶,再也不能和妈妈有紧密的肌肤接触,加上用奶嘴喝奶不用太费力就能喝到奶水,让习惯需要费力吸吮妈妈乳头才能喝到母乳的宝宝,特别容易呛奶,也因而增加了宝宝对使用奶瓶奶嘴喝奶的恐惧感。这些因素加总起来,都会使亲喂转为瓶喂的过程变得困难重重。若宝宝的个性比较坚持,饿上一整天或是大哭好几天,仍不肯乖乖用奶瓶喝奶,也是常有的状况。
二、亲喂或瓶喂各有好处与限制
到底瓶喂好,还是亲喂好?如果一开始就选择瓶喂,是不是就能避免转换过程的困扰?国泰综合医院婴儿室护理师蔡瑞芸认为,不论用什么方式,亲喂或是瓶喂,只要宝宝喝到母乳就是好方法。有些妈妈一开始就选择用奶瓶喂,定时将母乳挤出来,让爸爸负责喂奶,让妈妈可以有时间休息,爸爸也可以参与育儿的照护工作。不过,由于瓶喂时宝宝比较容易喝到奶水,一开始就用瓶喂的宝宝,日后要转成亲喂的困难度反而比较高。
三、瓶喂转亲喂 困难度较高
蔡瑞芸护理师表示:“当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时,需注意奶阵一来就会有喷乳反射,习惯用奶瓶喝奶的宝宝,当喷乳反射开始作用时,就容易呛奶,因而会不肯吸吮妈妈的乳头。”
例如早产儿必须住在保温箱,等到能离开保温箱跟爸妈回家之后,已经习惯了用奶嘴喝奶,要转为亲喂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候,妈妈更需要家人的支持。
临床上,会发生乳头混淆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妈妈有乳头凹陷、乳头太大,造成宝宝吸吮困难,宝宝才会抗拒吸吮妈妈的乳头。若妈妈的乳头状况正常,只要多尝试,还是可以成功转为亲喂。不过,如果宝宝不肯吸,妈妈也不要勉强,毕竟只要宝宝喝到母乳才是重点。
四、满月之后即可开始训练
至于有计划重回职场的妈妈,想要转为瓶喂,一定要及早开始,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不同的喝奶方式。蔡瑞芸护理师表示,在计划完全转为瓶喂的前两周,就必须开始转换过程。“常见许多妈妈等到要上班的前一周或前几天,才突然完全改为瓶喂,因为宝宝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不同的哺喂方式,必然会有强烈的抗拒反应。所以,建议妈妈在满月之后,就可以开始采取瓶喂和亲喂交替的方式,让宝宝慢慢接受。”
五、采取渐进方式逐步转换
除了必须给宝宝充裕的时间慢慢适应之外,蔡瑞芸护理师提醒妈妈,刚开始转换时,要注意采取渐进的方式,从一天一次瓶喂慢慢增加到两餐瓶喂,或是调整为白天瓶喂,晚上亲喂的方式,避免一开始就突然完全改成瓶喂。此外,改用奶瓶时,建议由家人来喂奶,以免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的味道,而拒绝用奶瓶喝奶。
@图说:转换过程中,建议由家人来喂奶,以免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的味道,而拒绝用奶瓶喝奶。
六、选择合适的奶嘴尺寸
奶嘴有分不同的尺寸大小,就连奶嘴洞也有不同的类型之分,例如圆洞、十字洞、Y字洞等。蔡瑞芸护理师表示,有些妈妈觉得宝宝喝的速度很慢,就想要给宝宝换用大一点的奶嘴孔,或是直接把奶嘴孔剪大,这么做,反而使得宝宝容易吸入过多的奶量而呛奶。她建议4个月大以前,应该使用小圆洞,十字洞较适合在4个月大以后使用,若是兔唇宝宝,则建议使用Y字洞。
七、注意母乳回温的方式
习惯了喝新鲜的母乳,有些宝宝会抗拒喝冷冻过的母乳。蔡瑞芸护理师提醒妈妈应该在前一天就先将隔天要喂的母乳冷藏回温,避免直接将冷冻母乳加热喂宝宝。宝宝要喝奶之前,再将冷藏解冻后的母乳倒入奶瓶,以45℃温水隔水加热后再给宝宝喝。此外,需注意加热的温度过高会破坏母乳养分,因此,不建议用煮沸或微波加热的方式处理母乳。
由于母乳在常温下容易滋生细菌,回温后应在2个小时内喝完,因此,每次只要倒出宝宝一餐要喝的量加热即可。如果宝宝没喝完,可将剩下的母乳加入洗澡水或制成母乳皂给宝宝洗澡用,可滋养宝宝肌肤。但应避免隔餐加热后再给宝宝喝。
TIPS:
掌握瓶喂的细节
使用奶瓶奶嘴和吸吮乳房比起来,亲喂时宝宝较能掌握主动权,可以自己调整含乳的角度和吸吮的速度。而用奶瓶时,宝宝变得只能被动地等着奶嘴放进嘴里,所以,照顾者更要注意帮宝宝调整奶嘴的角度,宝宝才能顺利地喝到奶水。蔡瑞芸护理师表示,当宝宝大哭不肯喝奶时,务必确认以下几点:
1、奶水必须充满整个奶嘴:常见妈妈因为担心宝宝呛着,喂奶时,奶瓶的角度不够高,使得宝宝在喝奶时也同时吸入了大量空气。
2、正确的角度应该是让整个奶瓶和宝宝的嘴巴呈45度角,并让奶水充满整个奶嘴头。
3、奶嘴要放得够深:原理和宝宝吸吮妈妈乳房相同,宝宝必须能含住至少2/3的奶嘴,吸吮的力量才足够让奶水顺利流出来。
4、奶嘴必须在宝宝舌头上方:当宝宝躺下时舌头会卷起来,若奶嘴在宝宝的舌头下方,宝宝就无法顺利吸吮。
八、宝宝不吃或吃得少时怎么办
如果妈妈因故需要立即转成瓶喂,由于宝宝还未做好心理准备,难免会碰到有些宝宝适应不良,大哭几天或饿上一整天不肯喝奶的情况。这时候,妈妈该怎么办才好?蔡瑞芸护理师表示,妈妈无法亲喂的情况之下,宝宝势必得接受奶瓶,所以,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能妥协。可以尝试选用仿母乳的哺喂工具,提高宝宝的接受度。
至于妈妈所担忧的宝宝少吃了一两餐,会不会营养不良这个问题,蔡瑞芸护理师提醒妈妈注意观察宝宝的活动力。如果宝宝会大哭、体温正常(介于36.5~37.5℃)、每天的便便和尿量正常,则无需担心。反之,若宝宝有嗜睡、低体温(36.5℃以下)、肌肉张力差(将宝宝的手举起来之后,宝宝的手会无力地放下来),可能是低血糖现象,应赶紧就医。
@图注:妈妈将奶瓶奶嘴朝下,观察奶水流出的速度,若奶水是一滴一滴地滴出来,就是最适合宝宝的流速。
图注:使用奶瓶奶嘴须注意材质安全,且应每天消毒,至少坚持到宝宝6个月大之后。此外,建议奶瓶奶嘴至少3个月更换一次。
状况题解
Q:瓶喂之后,如何刺激母乳持续分泌?
A 没有宝宝持续刺激乳房,妈妈就必须定时挤奶,帮助乳房排空,才能避免发生乳腺炎或是退奶的状况。只要乳房没有硬块、红肿热痛现象,可以使用吸乳器或手挤乳的方式,每隔3~4小时挤乳一次,每次单边挤乳约15分钟,就能顺利维持奶量。
Q:如何判断奶嘴的流速是否适合?
A 蔡瑞芸护理师提供妈妈小窍门:将奶嘴的方向朝下以观察奶水流出的速度,若奶水是一滴一滴地滴出来,就是最适合宝宝的流速。
如果奶水滴出来的速度太慢,或是完全滴不出来,宝宝吸吮的时候就必须更费力,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会增加喝奶的困难度。另外,若流出的速度太快、流量太大时,宝宝就容易呛奶,因此,奶嘴孔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宝宝产生抗拒。
Q:刚开始转换时,如何知道宝宝一餐要喝多少的奶量?
A:亲喂转成瓶喂之后,该如何判断宝宝一餐的奶量?蔡瑞芸护理师表示,若根据宝宝出生天数、体重、胃容量变化来计算宝宝需要的奶量,在3个月大以前,宝宝一天需要喝6~8餐,出生后第1周,一餐奶量约为30~50毫升,满月之后则约为80~90毫升。转成瓶喂之后,建议妈妈采取定时定量的哺喂原则,每餐需间隔3~4小时,如果宝宝提早哭了想喝奶,可以增加下一餐的奶量,但每次增加量为10~20毫升为原则,满月之前,一餐奶量不要超过150毫升,一天增加的量不要超过40毫升,以免撑大了宝宝的胃,养成大胃口宝宝。如果时间未到宝宝哭了,有可能是宝宝有吸吮的欲望,可给予安抚奶嘴,不一定哭了就是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