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打麻将,你会输钱
第一次炒股,你会赔钱
第一次网购,你会浪费钱
当然,第一次当妈妈,你也糟蹋了不少钱
你,中枪了吧。
那只著名的海马
哄睡是每一个新手妈妈都面临过的困境,只想跪拜天地求一妙方让娃安静。
传说中的“哄睡神器”某海马此时像苹果砸中牛顿的头一样,砸中了每一个束手无策的妈妈。我也被它森森的吸引过,n次徘徊在下单的边缘犹犹豫豫。
可与海马的销售量不相上下的就是对海马的质疑声了,在各种妈妈论坛,妈妈群里都会听到有人问:
——海马有用吗?
——哄睡没用,玩还可以。
——哄睡没用,放音乐还可以。
——哄睡没用,娃不喜欢,闲置了。
——囤货中,还没试过,但愿有用。
总之,除了海马东家的自卖自夸,我从未听到一个妈妈告诉我,娃是靠海马哄睡的。
稍稍动点脑子吧,各位亲,连你自己都觉得哄睡难难于上青天,一只海马又怎么可以搞定?!
宝宝睡觉的确需要安抚,因为在进入睡眠前她需要足够的安全感。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宝宝抱睡容易,放睡难的原因。
其实,在帮宝宝设置睡眠生物钟,建立入睡程序(请查看历史推送《哄睡并不难》)的基础上,任何柔软的小玩具,甚至小毛巾,都可以变身哄睡神器。
现在我家宝宝的秒睡神器就是我的手指,时间一到,给她一根手指握着,她立马就能闭眼睡着。
喂奶架
如果说海马的狂热是因为消费者受广告商误导,那上面这个神器简直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简直想给发明者跪下——ORZ老娘算是被你的智商打败了。
不能母乳亲喂也就算了,给娃喂个奶真的是一件让你万分痛苦的事情么?能激发你制造出这么一个貌似懒人手机架的东西出来。不出意外地话,这个发明者一定是个喜当爹的男人吧。
狠狠拔掉这棵草吧!把宝宝抱在怀里,看她狼吞虎咽地喝完一瓶奶,其实真的是很享受的一件事。
天旋地转不倒碗
听听这名字我就发晕了。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碗真的很神奇。
从家政学的角度来说,这个碗真的很省事。
但从养娃的角度来说,这个碗到底在个是个什么鬼?
我们把小饼干小零食盛在碗里给娃吃,
不就是想让她学会使用器皿吗?
不就是希望她掌握平衡吗?
不就是希望她懂得规矩——碗里东西不要洒出来吗?
结果你弄这么一高科技的玩意儿给她,她天旋地转也捣腾不出里面的东西。
后果是什么?当然是她以为所有的碗都能天旋地转咯。想想就很可怕吧。
所以,如果一定要买的话,请把你家里所有的碗都换成天旋地转碗。
加热奶瓶、湿巾加热器
这类神器听起来实用又靠谱,尤其是在这冷飕飕的冬天。
湿巾被加热,再好的锁水功能也不能组织它流失的水分啊。这也就算了,熬出月子带娃出门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没吃完的奶怎么加热?
对哦,现在的奶粉每一勺兑进水里都能听到叮叮铛铛的铜钱响,娃喝进去了还算物有所值,总是冷了倒掉就让人有些心疼了。
所以当我在某宝看到这个iiamo加热奶瓶时,有种“运气真好,又淘到宝了”感(错)觉。
而就在我一时冲动准备下单时,忽然劝自己看看评论
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罢手。
这是加热奶瓶没错,可它是一次性加热!意思就是每次加热需要耗费一根加热棒,每根棒价值20软妹币左右。
这样算下来,还是倒掉比较省啊。
其实,一次喝不完奶,到底是加热还是倒掉这样的纠结基本在娃满百天后就可以结束了。因为那时娃的进餐时间和奶量基本已经形成规律,偶尔喝不完也不会让我们有浪费的负罪感。
与其那时你才后悔买了这个鸡肋,不如现在就把它从购物车里扔出去吧。
辅食勺&咬咬袋
从产品广告的画面感来说,这只勺子真是一个人带娃者的福音。
我们想象的场景是一手抱娃,一手拿勺,挤点出来,娃吃一点。
据我实际操作,现实的场景是:娃在一只手臂里扭来扭去,而勺子的挤捏力度并不好控制,时多时少,有时因为一手控娃,力道一大,“噗”米糊就喷娃一脸,有时又因为以为娃吃进去了继续往外挤,结果娃吐出来,米糊流自己一身。
——为什么不把娃放在摇椅里固定住?
——你固定得住她的身体,固定不住她左右摇摆的头啊。
——等娃能坐了可能就好用了嘛!
——等娃能坐了,你的手已经空出,也可以端碗了亲。
同理的还有那个传说能要水果的咬咬袋。看起来貌似很有道理吖!把水果放进去试试吧。把水果颗粒切大点吧,塞进去根本无法下口,切小点呢?
“噗——”又喷一身!后来又淘了个硅胶孔,结果更气人。这个类似塑料材质的怪物,到底是娃在啃水果还是在啃硅胶?
生活就是酱紫无奈。
苏菲小鹿&曼哈顿球
以苏菲小鹿、曼哈顿球为代表的各种咬胶。
你以为自己养的是宠物狗?没事需要磨牙吗?
宝宝长牙时期口腔确实会有不适,但咬点儿东西并不能缓解这种不适,反而可能从此养成什么都敢往嘴里放的坏习惯。
从安全健康的角度来说,位居咬胶届榜首的苏菲小鹿也被指出含致癌物,虽然被约了场官司,可人家却打赢了。(中国妈妈的天理何在……)
大概意思是,作为咬胶会因粘合剂和塑型剂超标,但作为玩具各项指标都是杠杠的达标,可人家本来就是玩具啊,只是国内市场自己冠名为“最安全的磨牙产品”,怪谁咯?
而这么贵买来的咬胶却往往遭遇宝宝不爱吃的挫败,为了表示自己物有所值就强迫症发作教宝宝吃。
疯了吧你,吃手你也着急,不吃玩具你也急,咱能不这样折腾娃么?
BabyBjorn围兜
看着图片很美好吧?假象!
这玩意儿除了硬,还有什么优点?
作为一个围兜,不但不贴合身体,反而像加了一副盔甲,吃个饭还不够躲避跟桌椅的碰撞呢。
SkinHop吸管杯
掉漆好吧!
放进包包里,duang~回来“蜜蜂”不见了啊!
拿在手里吧,duang~抱着抱着“蜜蜂”又不见啦!
买这杯子不就图上面可爱的动物们么?这都还没怎么动,就掉的一塌糊涂,用三天绝对扔掉。
儿童分格餐盘
你以为你在吃快餐伐?
别说孩子了,大人用那种分格餐盘都愿意把菜使劲的往盛饭的格子里刨。更何况是连筷子都不会用的孩子?
倒是被餐盘里花花绿绿的图案吸引得不轻,还没等你让他开吃,菜都凉了。
感温勺
以麦肯齐为代表的感温勺一进入我们的母婴市场就被追捧成了新手妈妈的必败品。
仔细想想,感温勺的大卖简直就是对“一孕傻三年”的最好论证。
各位成年人,没有这只勺子,你真的无法判断食物的冷热吗?
还能说什么呢……
麦家的感温勺,材质硬硬不适合小婴儿不说,高温消毒几次就变白色武功殆尽了。所以商家都注明,请不要高温消毒哦。这不是此地无银吗?
屁屁膏
红屁股真的是每个小婴儿都会遇到的一个尴尬。
也是让新手妈妈们手足无措的一件麻烦事。
对于囤货族来说,没有一款屁屁膏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养娃。
但当红屁股真的来临时,屁屁膏传说中的神奇完全满足不了心焦火燎妈妈们的期待值。
有次凑单我不得已买了贝亲的屁屁膏,然后果不其然地闲置了。
因为对于红屁股我有既经济实惠又立竿见影的东东——自制紫草油:药店称5毛钱的紫草,食用橄榄油熬热后把紫草放进去,晾凉后就可以用了。
人格担保,一擦就见效。
断奶神器
这两年comotomo奶瓶以最接近母乳口感的口碑大红大紫起来,让我这个二胎妈妈也不经动了凡心。
经鉴定,相对其它奶瓶来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得Q!
卖萌可耻!
所谓的接近母乳,只是奶嘴的形状设计更圆润饱满,但因为奶嘴偏软很轻易就会从宝宝嘴里滑出来。
而与其说接近母乳口感,不如说接近母乳手感。
瓶身的硅胶质地确实不错,宣称是可以用于体内植入的硅胶,但再逼真又有什么用呢,小婴儿又不会自己抱着喝,等宝宝能自己抱着喝的时候你也完全骗不了她这是妈妈的乳房吖。
——她妈的,不管什么产品你都会把它说得一无是处吗?
——亲,你看错了,我是她她的妈,不是你说那个。而且,我也有育儿必备品推荐哦。
01吸奶器
无论你天生就是奶牛,还是后天想成为奶牛,吸奶器都是居家旅行必备产品。
虽然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马伊琍说了,用手更方便。可是人家有保姆车,你有吗?
吸奶器看起来形状原理都差不多,但我从低价位用到高价位,从手动式用到电动式,从单乳式用到双乳式,从插电式用到充电式,最后还是觉得美德乐好用,即便是妇产医院里也是用的这个牌子。
我们可以不信广告,但一定要相信专业。
02哺乳巾
当母乳喂养被推崇到一个道德高度时,在公共场合当街喂养好像就变成了一种时尚。
恕我实在欣赏不了这种时尚,特向各位奶妈推荐哺乳巾一物。
美观大方功能多,这才叫时尚好吗?
03便携式儿童餐带
教会宝宝在固定的地点用餐是很基本的生活习惯规范。
但外出怎么办?餐厅不提供餐椅怎么办?
用它吧!一把可以装进包包里的“餐椅”
只要有把椅子就成。收纳携带也非常便利,完全不占空间。出门用也是很好的。
给宝宝喂饭非常方便,不用担心宝宝来回动,从椅子上掉下来了。
04背带、背巾
在育儿路上,我是不推崇“解放双手”这种做法的
连手都要解放,你生她干嘛?
但是不解放不代表不及损耗地去使用啊。
何况背带在暂时解放双手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跟妈妈贴得更紧,这与我推崇的“西斯尔亲密育儿法”也是完全不矛盾的。
关于各种育儿产品,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还没说完。
但我最想说的是,再好的产品,也只能在某个阶段某件事上仅一定程度地帮我们缓解带娃的辛苦。
而对宝宝最好的安抚,还是我们的双手和怀抱。
对宝宝最好的陪伴,不是任何玩具,而是我们放下手机坐在她身边。